轻便车是一种有轨滑车,用于客运。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间,
汕头市有两条轻便车路,一条较长,叫汕樟路,从中山路
的同益市场门口对面华坞路通往
澄海的樟林乡;一条较短,从磊口通往潮阳后溪。这两条轻便车路都于1939年初夏汕头失陷前夕拆除。轻便车路似火车的铁路,有铁轨和枕木,像条小铁路。轻便车没有车厢,只是一片方形的厚木板,底下装着四个小铁轮,后面有两根斜木棍,上面钉着一条横木,由两个车夫手按横木,人力推动车走,乘客坐在乎板上。开动时,后面的两个车夫推着车跑,当车走得快时,车夫便利用车走的惯性,站上车板的后边片刻,车走较慢时,车夫又下车来推动。如果一来一往两车相遇时,那就要一车让路,乘客要下车,车夫把车抬出路边,让迎面的车通过后,再把自己的车抬上铁轨去,继续推行。名称虽是“轻便车”,却是苦了推车的人。这种车是三十年代汕头失陷前
汕头市区当时颇为热闹繁荣的产物。因为当时这两条路未有汽车,这种轻便车在运载货物与乘客上比走路方便,价钱也不贵,所以沿途也乘客甚多,成为当时一种新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