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陈魁亚题“隐耕”




  潮汕古民居“下山虎”“四点金”的门匾,大多以屋主名号或官衔组成,如“某德居”“大夫第”“儒林第”等三个字。但80多年前的1926年,普宁农民运动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时任中共普宁县委书记兼县农会主任的陈魁亚,应西社乡农民、五区农会主席兼西社乡农会主席黄昌盛及其侄黄寿山(党员,县劳动童子团团长)之邀,为他们的“下山虎”题的门匾却与众不同,只有“隐耕”两个字,以示屋主人不为名不为利,在此“隐居耕田”,具有一定的时代气色,也反映了他们的密切关系。
  事实确亦如此,当年黄昌盛、黄寿山在陈魁亚和五区特派员蔡维汉(海丰人)的直接领导下,带头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反封建反剥削、打土豪的斗争,并为群众办了三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实事:一、打破宗族界限,发动农会员集资合建会宗祠“同德堂”,作为五区农会办事处。祠后及两侧建起8街、每街4座共30座“下山虎”的新寨场,两者成为全乡农民团结的象征;二、办一所赤色学校,聘请共产党员许光镐等3位进步教师任教,招收农会员子女,贫困者减免学费,解决100多名学龄儿童入学难问题。三、发动会员参股,每股光洋2元,办一家具有合作社性质的商店,经营肥料,对经济有困难者给予赊销,不计利息,从经济上扶持农民,抵制高利贷剥削。
  1927年10月3日,黄寿山参加接待“八一”南昌起义军的工作,并护送郭沫若等人到咸酸寮经惠来神泉前往香港。1928年1月15日“隐耕”房屋和五区农会处“同德堂”被反运军队纵火焚烧了。1929年2月17日黄寿山在小北山对敌战斗中壮烈牺牲,亲属还被勒花红光洋300元,顽固派还以烈士英名作冠首贴对联讽刺:“寿至三七功未报,山后初八命归天(指寿山21岁牺牲,农历正月初八日)。”黄昌盛亦遭悬红1000元通缉,被迫转移香港。陈魁亚则于10月25日在梅州与毛泽东、朱德等21人建立“东江革命委员会”,由陈魁亚主持实际工作,后出任“东江苏维埃政府委员长”,1933年在大南山牺牲,年36岁(注)。8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陈魁亚、黄寿山均为革命而牺牲了,黄昌盛也已作古,惟有“隐耕”这处“宝迹”犹在,成为历史上一副独特的门匾。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二集)

潮汕搞笑短剧:阿标挨揍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