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中秋・赏月・祭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所作《水调歌头》,堪称中秋思亲之绝世名篇。“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因夏历八月十五居三秋(孟秋、仲秋、季秋)之中,故称“中秋”。《唐书・太宗纪》已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我国古代有不少与“月”相关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还有唐明皇中秋梦游广寒宫……。

    到了宋太宗(976至997)年间,朝廷规定中秋为法定节日。中秋之夕,登台观月,泛舟赏月,对月饮酒,古人谓之“玩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Z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D月。……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描述当时京城热闹情景。“祭月”起源于古代春祭日、秋祭月活动。周代镐京(西安)城西设有月坛,方四丈。每逢中秋之夕,帝王穿白衣、骑白驹,前往祭祀。后来民间效仿,相沿成俗。现北京月坛公园,为明代朝廷祭月的地方。

    潮人“祭月”俗称“拜月娘”,为中秋夜重头戏。祭品主要用水果、糕饼、芋头。潮汕有亚热带水果近百种。中秋适逢盛收季节,市场水果琳琅满目,如:龙眼、菠萝、红柿,香蕉、林檎、橄欤褂刑摇⒗睢⒔邸㈣值龋τ芯∮小9手星镉钟小八凇敝啤

    糕饼,“潮式月饼”又称“月饼”、“月华”。有关“月饼”称谓的由来,有说从唐,有说自宋,也有说因为抗元起义活动……民间另有一传说:乾隆游江南,到达杭州时,正值中秋佳节。地方官员献上饼食,乾隆边赏月、边品尝,连声赞道:“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有了“月饼”之说。清末,慈禧太后祭月,因“月饼”与“月病”谐音忌讳,而改称“月华”。著名的“意溪U饼”、“贵屿U饼”、“苏南U饼”,香甜可口。“雪白云片糕”爽润清甜,富有地方特色。汕头饼干厂的“潮汕月饼”,曾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中秋来临,各家宾馆、酒楼也争相推出各式月饼,应节上市。

    潮人中秋节必备“芋头”。据《潮州府志・风俗・岁时》记载:“中秋玩月,剥芋食之,谓之剥鬼皮。”用“芋头”祭月,据说为纪念元末起义:元兵占领潮州后,实行三户联保,共用一把菜刀和养一个元兵。元兵胡作非为,百姓不堪忍受,串连中秋夜烧塔为号,一齐动手将元兵杀掉。汉族称元兵为“胡”,潮人俗称“胡鬼”,潮语“芋头”与“胡头”谐音,意为“用胡鬼之头祭月”。至今民间仍流传“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之谚。

    潮人自古就非常重视中秋,谓之“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故潮谚有“中秋月圆人也圆”之说。明代潮人先贤周光镐,万历廿四年(1596)八月从宁夏归故里,中秋节宴集子侄,作《中秋日子侄宴集桃溪故里,时塞上初归》“岁岁悲秋客,今宵愿不违。波摇晴汉月,露白故山薇。……”

    如今,潮人仍保留中秋赏月、祭月习俗。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各家各户在阳台设案焚香,对月祈祷之时,都希望圆满的月娘,将美好撒落人间。乡下人家,族亲会在一起举行祭祀。因“月”为“太阴星君”,故活动由女人唱主角。儿童则用竹篾、白纸,制成一轮“满月”。然后在“满月”中点上腊烛,扛在肩上,成群结队游行于大街小巷。在朦胧的月光中,上下相映,谓之“游月娘”。

    中信龙虎滩每逢中秋夜,举行烧塔纪念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而旅外潮人也大都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与亲朋好友相约在一起赏月。愿中秋之夜海内外潮人共赏明月,祝愿祖国早日统一。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西游记(第三集)

潮汕爆笑喜剧:好吃鬼-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