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农历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潮人过冬节,必备传统食品“冬节丸”《
潮州府志・风俗・岁时》载:“冬至以糯米为丸,荐祖之余,家人聚食,谓之添岁。”食了“冬节丸”就增加一岁,
潮汕老少皆知,但为何增岁?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要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历法,“冬至”原来是“周历”的过年节日。
秦汉以前,我国使用多种历法,均以365.25日为一回归年,并以十二地支建月,但各种历法的岁首v正月w有所不同。例如三代的夏正、殷正、周正v史称三正w,“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由于岁首不同,故四季定位也就不同。在先秦传世的古籍中,《楚辞》、《吕氏春秋》多用“夏正”,而《春秋》和《孟子》则用“周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亥”为正月。汉武帝又改用“夏正”v现农历w,历代沿用至今。“夏历”以气温回升,冬去春来为岁首。而“周历”则根据阴阳学说:“阴阳消长,是一切事物的终始”。因一年之中,“冬至”夜最长,“阴极而阳生”,故周历以“冬至”作为一年之终始。由此可见,过“冬至”即是周民的过年。中原乃周民的发源地,潮人的根在中原,随着周民后裔辗转南迁入潮,也带来了冬至“食丸添岁”的古老遗风,世代相传至今。
冬至“食丸添岁”,民间还有另一传说。古代每年秋后处斩死囚,冬至一到就封刀,百官放假“贺冬节”。据《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再问斩死囚,就要待到越年秋后了。因此,囚徒若能吃到“冬节丸”,就可多活一年―――“添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