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置县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是
潮州府继
揭阳、潮阳、海阳三县之后所设置的 第四个县(当时所辖地域包括今饶平、大埔两县和今潮安、
澄海的部分乡镇)。
饶平置县至今已有500余年,有关“饶平”这个美称的由来也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说 法,这便是“三饶太平”说、“惟饶故平”说、“梅溪石碑”说。
一、“三饶太平”说。据明万历十年(1582年)
潮州知府郭子章“郡县释名”载:“饶 平县成化间置,县在三饶也。三饶:即上饶、中饶、下饶。今县治在下饶,曰‘三饶太平 ,此饶平命名之故。”这是“饶平”得名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
二、“惟饶故平”说。据清・康熙年间饶平知县刘汴(康熙22年至26年任职)修纂的《饶 平县志》载:“饶平潮属邑也,又分自海阳,其建邑以饶平名,乱后思治,固有取尔也。然 惟饶故平,衣食足而礼义兴,饥寒迫则奸邪作矣。官思土者,顾名思义;欲使饶永不 ,平 永不乱,政在养民而已。”
三、“梅溪石碑”说。源于王十朋所语“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妆” 。据清・康熙年间饶平知县刘汴所撰的《饶平县・古迹》中的“梅溪石碑”条目载:“宋王 十朋,尝经是地,逆旅中,夜半闻角声,起视莫知其处,周览山川曰:‘异日必有县其地者 ,立石记之。相传云:‘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收。明初,其石犹倒 覆在泥中……今片石尚横郊野。”清《饶平县志》亦载:“明崇祯十年(1637年)饶平知县邱 金声的《王梅溪碑记》云:宋时王梅溪先生曾经此地,逆旅中,夜半闻角声,起视莫知其处 ,乃周览山川,知异日必有城其地,遂立石记之,入明犹存……”而清・道光郑昌时所撰的 《韩江闻见录》一书则略有小异:“宋时王十朋过其地,夜宿双溪口,闻更鼓声,曰:‘他 日必有筑城于此者,因题石云:‘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以后饶 平县名,正符于此,是为双溪石。”
上述三种说法皆是“饶平”得名的理由和依据。笔者当然倾向于“饶平”得名于“梅溪 石碑”之说法。
据考证,“梅溪石碑”原竖于三饶文明塔下双流寺之侧,因两条溪水流经该寺门口而汇 合,故又名“双溪石”。1987年,湮没已久的“梅溪石碑”在三饶河口村被发现,但碑石已 断成五块,碑文尚有一部分可以辨认,上刻有王十朋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