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创村三百载 文渊近千年

    明清时代,有部分入潮先民的后代进入粤东西部山区创业,他们虽比潮汕平原的开发晚了几百年,但创造了耀眼的“半山客”(讲客话的潮汕人)文明,是灿烂的潮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今属揭西灰寨镇的康熙古村――歧阳,是深藏在大北山脚下的一颗明珠。她是唐代潮阳太守杨云岫的28世孙杨础臣创立的。

    秋日,笔者来到这里寻寻觅觅,捡些历史碎片。

    歧阳村虽然只有330多年的历史,却有许多比此更遥远的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鹅龙寺的传说》。南宋末年,文天祥、陆秀夫等大臣拥幼帝南奔,经泉州、厦门驻跸潮州,经陆路进入大北山,在灰寨歧阳村被追来的元兵围困在鹅龙岽之上,宋军坚持战斗一个半月之久,在断水断粮的关键时刻,山下鹅龙寺的阿娘(观世音)化作天鹅飞上天际降水,使宋军元气大振,大破元兵。这虽然是神话,但村民们却愿意相信它是真的,并以鹅龙岽的古战壕、明洪武皇帝钦赐“鹅龙寺”门匾(原物还在)及“圣旨牌”等实物以佐证。鹅龙寺经歧阳村始祖杨础臣在乾隆初年重建后,香火延续几百年,近年再度修缮,使这座千年古庙得以妥善保护下来。

    歧阳村的祖先来自嘉应州(今梅州),所用方言大同小异,属客家语系,但融入了不少潮汕方言。如“稀饭”,梅州人叫“粥”,歧阳村人叫“糜”,无论从用字到发音,都与潮汕话无异。但是,歧阳村民喜爱唱山歌的风俗却与梅州人无异。早些年,无论男女老幼、识字不识字,上山下田时,常常一打照面就“抛”过一道歌过去,对方也要回应,俗称“斗山歌”。斗歌时,双方即兴唱,随意调侃比兴,妙趣横生,使人忘记了劳累。青年男女也通过对歌互诉衷情,寻找意中人。

    歧阳村深厚的文化积淀,从杨氏宗祠也可窥见一斑,除了飞檐斗拱和精美的瓷塑、木雕石雕等潮汕传统特色之外,还有3个独特之处:一为篆书“诗礼传家”匾,此书出自何人之手,还有待考证;二为行书《地震记》。民国七年(1918年)焕文学校教师、清代秀才杨德谦在“戊午潮汕大地震”后即兴用墨笔一挥而蹴的《地震记》,是潮汕文史上一篇极富研究价值的地震现场特写。三为《杨震拒金》的五彩连环图。叙述东汉“关西孔夫子”的杨震深夜拒贿的故事,也就是举世闻名的“四知”典故。如此看来,杨氏宗祠的作用不仅仅是供奉祖先的神位了。在历代先贤潜移默化地启迪下,歧阳村形成了“重诗书、重教化;以义为荣,以贪为耻”的纯朴民风。在这种风气的薰陶下,人才辈出。其中有20世纪著名的制糖专家杨一香博士、驻沪十九路少将杨妙成及当代著名画家杨之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二集)

潮汕搞笑短剧:买一送一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