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
澄海区莲下镇许厝村许芝贤家中亲睹了其祖先许龙的一巨幅皇封画像,并听乡亲们讲述这位321年前的祖先曾经辉煌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传说。
在许龙的第十四代子孙许芝贤的家,见到他珍藏的祖公画像。记者惊奇地发现此公不但官袍上面绣有九龙,而且画像上方还有一幅圣旨,内容是许龙笃匪有功皇帝封他为荣禄大夫,其妻为正一品夫人,并宠膺三代,其曾祖父、祖父、父亲皆为荣禄大夫,曾祖妣、祖妣、考妣皆为正一品夫人,康熙廿年蒋廷锡捧诏,由户部尚书赵申乔拜题。
许芝贤说:“1984年澄海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已将我们的‘祖公像’列为文物。”
据许厝村两位老人介绍,清朝初期,许龙是许厝村的一名贫民,靠每天背竹篓到海里捕捉鱼虾度生,有时捕得一些像样的鱼虾还被当地流氓地痞抢去享用。为了生存的许龙,只好被迫参加了海盗帮。
有一次,许龙和同伙在海上劫夺官船运往京城的“皇纲”(朝廷在民间征收的财物),被捕成了朝廷的钦犯,被押解上京,等候秋后处斩。
适逢皇上在宫中批阅各地奏本,有一名姓许的妃子在旁边服侍,发现奏本中有一个钦犯名字叫许龙时,误认为是她的胞弟,马上向皇上求情。皇上看在他所宠爱的许妃面份,恩准许龙免于一死。事后许妃经了解方知许龙是与其弟同名而并非是自己的胞弟,但大错已铸成。许龙由此逃过厄运。并由一名朝廷钦犯一变成为国舅,并被加封为水师提督。
明朝灭亡后,许龙归附清廷。康熙三年,时任水师提督的许龙,率众平灭海寇有功,先被封正黄旗“精祈尼哈番”,即水师右都督官衔,后又封为荣禄大夫。
后来许龙带着敕书荣归故里,不但在村里修建敕书楼,还在永新大埕捐资兴建文昌宫,人称“文祠”,兴学育才。大清光绪五年,敕书楼重新修建。
许龙为官荣耀回归后不忘为当地百姓办好事实事,他围海造田巩海堤,从程洋冈石板下至出海口,现在还有一条约20公里长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许龙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