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桑埔山东麓塔山脚下,有一处三门四柱二重楼的石牌坊,这就是400多年前
潮州先贤之一一一薛侃修建的宗山书院的遗址,现为
潮州市的一处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资料,薛侃,字尚谦,号中离子,
揭阳县龙溪都(今潮安县庵埠镇)薛陇村人,明武宗正德十二月(1517)考中进士,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至十年(1531)历任行人司行人、司正。他一向乐意为民众办好事,先挖中离溪,后建宗山书院,至今依然为人们所称道。
明嘉靖十一年,薛侃因上疏言事触怒龙颜而落职还乡,于中离溪畔建起了宗山书院,传播其师王阳明理学,提倡“以诗文为虚,济人利物为本,以反心无愧为公”,要求学生为学必须精益求精。这些观点在今天我们看来,也还很有积极意义。当时南方各省士子闻风而至,多时达100多人。薛侃在宗山书院进学凹多年,培养了一批人才,影响了一代代人,也留下许多迷人的传说。
在现存的宗山书院坊,游人可以看到石牌坊的前面和后面,有三根(原有四根)石柱斜撑着,与巍峨的石牌坊极不相称。这里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当年开挖中离溪时,曾挖到刻有“山中出状元”的石刻,因此后来薛侃建宗山书院时即选址于此(1532),是年恰好林大钦赴京会试,被嘉靖亲擢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应验了“山中出状元”的预言。
这是传说,我们权可不当一回事,宗山书院虽只剩下一座石牌坊,但薛侃倡导的崇文风气、治学精神却如碧透的中离溪水,长流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