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场”,主要有三义:一、场面铺张;二、戏场舞台及剧中情节;三、体面美好。
词例
一义:宋・范成大《壬辰天中节,因怀去年捧御杯殿上诗》:“去岁排场德寿宫,薰风披拂酒鳞红。”
元・乔吉《水仙子・赋李仁仲懒慢斋》曲:“闹排场经过乐回闲,勤政堂辞别撒会懒。”
《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岂止像知府告老回家,就是尚书侍郎回来,也不过像老爹这个排场罢了。”
二义:明・臧懋循《元曲选・序二》:“元以曲取士,设十有二科,而关汉卿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吾家生活倡优而不辞者,或西晋竹林诸贤托杯酒白放之意。”
清・孔尚任《桃花源・先声》:“更可喜,把老夫衰态也拉上排场,做一个副末脚色。”亦谓登台演出,体面美好。
三义:赵树理《老定额》:“李大亨经过这样一逼,忽然逼出一句很排场的话来。”
陈梦贤《重返柳河湾》:“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眼看不到的麦子,长得着排场。”
“排场”,是个流行的口语,潮音一般读“牌长”(长短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