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
潮汕,流传着不少牛的传说。其中,C石山义牛虎口救童之故事,尤为悲壮。
在C石龙泉洞旁,有一个数十平方米的牛潭,中间有一块高1米多、宽4米余的天然大石,最高处,雕刻着一个高约0.8米、宽1米余的牛头,从东望西,栩栩如生,民众称它为“牛师爷”。
为何把牛称为“牛师爷”呢?原来,一个义牛虎口救童的悲壮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清朝时候,C石山草木茂盛,不时有华南虎出没。
有一天,C石龙泉洞旁,一位儿童正在牧牛。忽然,一头老虎从茂密的草丛中奔闯过来,凶猛地扑向牧童,把他抓伤,使之昏死过去。正当老虎口叨牧童要走的时候,值此一发千钧之际,在场老牛见状,为救小主人,不顾一切地冲下坡去,用牛角猛刺凶恶的老虎。老虎只好丢下牧童,张开血盆大口和两脚利爪,回击老牛。而老牛毫无畏惧,利用两支锐利的尖角,拼尽全力,英勇地冲刺恶虎,使之占不了便宜。双方轮番恶斗,老牛终于用尖角顶破了恶虎的肚子,使它重伤流血,卧地不起。
接着,受伤的老牛用两支牛角,把不省人事的牧童从地面挑上颈部,然后走回村子。
村里人见状,都误会是牛顶死了小主人,一气之下,把牛给杀了。
待到男孩被救活过来,他说明了实情,大家又在山上发现了老虎的尸体,方知错怪了义牛。
乡众悔恨不已,便为蒙冤而死的义牛,在发生牛虎血战之处,于大石上雕刻牛头,把它称为“牛师爷”,又把这山潭称为“牛潭”,永世纪念义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