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河婆村的人经常结伴到20多里路外的横江村去玩,玩到四更天才提着灯笼回家。
有一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刚刚下过大雨,田间路又小又滑。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让一个叫阿鲁的青年人提灯笼在前头引路,后面的人借着火影也小心翼翼地行走。
突然,“巴嗒”一声,灯笼熄灭了。原来,阿鲁刚才喝了酒,还有几分醉意,身子摇晃,肢步不稳,不小心摔到水沟里去了。
阿鲁爬上路面,掏出火柴盒,一根接着一根地擦火,直到满满一盒火柴擦完了也擦不出一丝火苗来。
同伴埋怨阿鲁说:“真是使鬼探病!”
阿鲁不服气,说:“妈的!我又不是喜欢摔跤,幸亏我没有摔到要命处,如我摔坏了,你们就得抬我回去!”
一阵笑声过后,大家只得摸黑走路。
走呀,走呀,走到了一个村庄,大家知道这个村庄名叫“三家”。村里的人全都睡了,村庄黑压压的死一般寂静,只有几只狗在叫。阿鲁是个粗鲁的人,说要借火,伸手就要拍门,立即被那个上了年纪的人挡住了,说:“人家白天劳动累坏了,不要把人家吵醒。前面好像有火光,我们到那里去点灯笼吧。”
这伙人摸黑又来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名叫“埔尾”。亮着灯火的人家正在做豆干卖。敲开门,阿鲁立即把灯笼点亮了。那个上了年纪的人叹了一口气说:“真是三家无火到埔尾呀!”
从此,这句话就成了传世名言。近百年来,河婆人碰到人家不给办事;或者办不成事的时候,就另寄希望,总会说:“三家无火到埔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