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襟文斗,丈人排解
从前,一户殷实人家有两个女儿,她俩长大后,大的嫁给一穷秀才,小的嫁与一小吏。某天,老丈人生日,两女婿同来祝寿,老者遂作东宴请他们,于小宴中间,老丈人一时兴起便倡议:“咱来比做‘四句歌’。”话音刚落,颇具势利眼的小女婿为刁难和戏弄秀才,乃先吟道:
“田寿合为畴,‘摹钟腥#
牛、牛、牛,何不归家作田畴?”
秀才不示弱,旋即回对之:
“余斗合为斜,‘’字有三车,
车、车、车,要我归家日东斜。”
此时,老丈人见势不妙,连忙排解,批评之曰:
“吾言合为语,‘’字有三耳,
耳、耳、耳,劝俺两家勿言语。”
(注“耳”在潮语中,除了表示耳朵外,还有批评、责备之意)
(二)“妇扶夫”与“妻逐妾”
从前,有个卖卜的瞎子,他娶妻后,每天总是由其妻子牵扶着出门卖卜去。瞎子善吹箫,卖卜时边走边吹箫儿以招引人们的注意。
某天,有两个秀才见此情景后,甲秀才先说:“我以眼前景出对,请您对对。”于是,甲秀才吟道:
“妇扶夫,妇扶夫,箫儿吹出‘妇扶夫’。”
(注:“妇扶夫”用于最后成谐音,专指箫儿吹出来的乐音。又及:三个“妇扶夫”也可念成“妇夫鱼”。)
乙秀才一时哑口,无以为对。
之后,他俩来到一神庙,只见庙里有一妇人在求签―――她双手抖动着签筒后丢出一条竹签来)。她见两秀才,连忙捧上此条竹签请他俩解答,乙秀才问那妇人:“所求何事?”那妇人道:“我丈夫最近纳妾,今求神明为我永逐此妾出家门!”
乙秀才听后,茅塞顿开,灵机一动,遂丢下竹签,先往对对:
“妻逐妾,妻逐妾,签筒抖动‘妻逐妾’。”
(注:“妻逐妻”用于最后是签筒抖动的声音,即谐音字。三个‘妻逐妾’也可作谐音字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