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仔好卖圩圩来”这一句俗语曾经广泛流传
潮州韩江东边一带。意思是指做一件事,有利可图,穷追不舍。
昔年,韩江东边多为偏僻的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丰顺、饶平、
澄海、潮安等地的集市贸易都定下圩日。尤以隍、店市、浮洋等圩市较繁盛。潮安的归湖、文祠、官塘、溪口、东津等地也是一样设圩,或定“二、五、八”或定“三、六、九”为圩日。每逢圩日,本地出产的土特产和外地特产进行交易叫“斗圩”。圩日过后,市场比较冷落。
原来,归湖、文祠、意溪河内是猪仔主产地,各家各户都养有母猪,甚至有的一家养几头。圩日一到,猪仔竞相出售,外地竞争购养。主产地地处山岚水寒,猪仔主食菜蔬。平原地带地土热,饲料精,猪仔掠后过槽长得快,因此平原人喜在圩日到山区掠猪仔。
据说,东津市场曾连续几个圩日,猪仔行情好。一个叫猪伯的已卖了自养的一窝,卖得好价,可痛惜自养没有多窝,于是皱眉头想办法,四处下乡购猪仔。连续几个圩日出兑,赚了一笔不少的钱。市场中介人对着猪伯打趣说:“猪伯有财气,猪仔好卖圩圩来。”猪伯说:“是啊!山区人赚钱要活窍,运气也切要。”
后来,“猪仔好卖圩圩来”这句俗语便四处流传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