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
揭阳县城内有一个姓胡的茶行财主,为人贪婪,视钱如命。大家都说他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胡财主虽然富有,但斗大的字尚认识不到一箩,而平日却喜欢附庸风雅。他把自己的茶行起名叫“声记茶行”,把卧室叫“兰居”,把种有几盆花的天井叫“香圃”。有一天,胡财主心血来潮,想为茶行写一副藏头对联,并且要把“兰居”和“香圃”也写上去。可是,平白经常和他在一起胡吹、闲扯的清客们,却没有一个真有点才情的。结果,只好悬赏求对,贴出征联启事,声明如果有人能按要求写出对联来,赏纹银十两。 那天,恰好有一位乡村私塾先生。路经县城,看见这征联启事,即应征为他撰写了这样一付对联:
声看夺人,人知甘露生香圃;
记名在耳,耳闻佳茗出兰居。
字文皆雅,而且符合胡财主征联要求,围观的人莫不拍手叫好。
胡财主见对联已经写好。但痛着白花花的银子,眼球一转,竟对那写对联的先生说:“我这征联启事,是闹着玩的。哪知你却当真起来。”那位过路先生一听,心中一怔,但一细想,知是这胡商心痛银子耍花招,遂笑哈哈地说:“我也是一时戏笔,并没想要你的赏钱。你如不嫌弃,我还有一联奉献。”胡财主一听大喜,立即命人再拿笔墨伺候。
只见那过路先生执笔一挥,只写出这样一付对联来:
声名狼籍,笑你茅屋谓香圃;
记事糊涂,枉他鲍肆称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