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本地有一秀才,自幼父母双亡,孤苦无依,靠祖遗的两亩薄田维持生计。秀才决心仕进,日夜攻读书史,故深居简出,一帮轻薄浪子都笑他是“书痴”。秀才充耳不闻,只一笑置之。
一个秋风雨夜,秀才正在吟读汉书,看至张良雇用力士在博浪沙用铁锤击始皇不中时,不由拍案长嗟:“惜乎击之不中!”正在此时,谯楼鼓响三更,忽传来屋顶上簌簌作响之声,窗外阶前,掉下了―两屋瓦的碎片。秀才心有所悟,佯作不知,继续读他的汉书,看至萧何追韩信一节,不禁掩卷叹道:“嗟夫,君臣相逢,其难如此!”至此,残破不堪的老屋顶上一声响,露了一个窟隆,一只脚板伸了下来,秀才摇头长叹,口咏一律道:
“细雨微微月色昏,
劳君贵步到寒门。
案头只有书千卷,
囊内绝无钱半分!
离去莫惊黄狗吠,
临行休损绿苔痕。
夜深不便披衣起,
心送高纵往别村。”
余者未息,只听得屋顶联吟之声,清琅悦耳:
“误认君家富有余,
今宵特地造华居。
既言囊内无财物,
乞借先生万卷书!”
秀才一听,不由开情牵动,戛然立起,引吭呼道:“屋顶先生既有此文才,何故作此窜偷之类?”
屋顶不速之客答道:“只因家贫,幼失管教,为糊口而至于此,实为不得已!”
“先生请下来一面!”秀才朝上一揖,情甚恳切。
后来,秀才与小偷结成文友,箪食瓢饮,刻苦躬行,双双出仕,成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