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地美村有一谢员外,儿子是个贡生。他的老管家对员外说:“东村吴女美而贤慧,何不为公子提亲?”员外嫌吴女家贫,未应许。
有一天下乡讨债回来,至蒙亨桥上,对面一女子手提竹篮而来。管家说来者就是吴家女。谢员外见吴女果然美貌,但不知岂有才情。想一试之。遂蹲于桥上不走。吴女急待过桥,上前口称:“老丈,请借民女过桥。”
员外说:“你要过桥,若对得我之句,就让过桥。”
吴女说:“员外真要对,民女斗胆一试。”
员外抬眼见桥边有人拨秧,就用农夫束秧为句说:“稻草束秧父抱子。”
吴女听了,即以自己篮中竹笋为对说:“竹篮装笋母怀儿。”
员外一听又说:“谢员外出身讨债。”
吴女即以已身对:“吴家女反口吞天。”
“妙!老夫就让你过桥。”谢员外见吴女才情敏捷,对得巧,遂让道而去。
后来谢员外就讨这吴家女子为自己的儿媳妇,在周围传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