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新街中段有一条横巷,巷虽小,但名气却不小,它名叫孝义巷。
传说在明朝天启年间,在这条巷巷头,有一位中年寡妇开了一间小食店,因为买卖公道,生意做得很好。有一天,一位外地客商路经榕城,来到这小食店吃点心。这位客商吃饱后因急于赶路,匆忙之间竟把一个包袱遗忘在店中。
过了一年,这位客商又来到榕城这间小食店吃点心,边吃边问店家:“在一年前,我遗忘了一个包袱在贵店中,不知可曾收留着?”那妇人不加思索说:“包袱是有,但不知客官的包袱是什么颜色的?”客商连忙回答说:“是用蓝色土布做的。里面有白银一百两。”店家一听,对客商说:“自那天我收留包袱后,问了很多人 都不知道是谁的,一直保存着。”说完,立即进内室将包袱拿出来。客商打开一看,见包袱里的白银分毫不少,十分感激。
经过细谈,客商方知店家的丈夫早丧,上有公婆,下有幼子,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才开起这间小食店。客商内心更加敬重她,遂将白银送给她做资本。店家连连谢绝,说:“物归原主,是正经正理的事。”可客商却一片至诚,送上白银五十两,说留店家日后为公婆送终之用,店家这才把银收下。
此事一经传开,人们都称赞这店家孝义贤淑,便把这孝妇所住这条小巷称为“孝义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