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将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优化农村宜居宜业环境为突破,全力推进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力争全市农村“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这是记者4日从
普宁市召开的推进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去年以来,普宁市以改善民生为引领,加大农村公共基础和公共服务等设施的建设力度,点线面结合,全方位推进,掀起农村建设热潮,共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2宗,投入建设资金4.35亿元。目前,普宁实施“三大工程”建设项目90宗,建成48宗,在建42宗,累计投入资金3142万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普宁提出要紧抓关键问题,强势推进,牢牢守住“群众利益”这条底线,重点突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一是夯实基础设施。要下大力气,重点解决农村“水、电、路、气、讯、房”问题,建成一批农田水利、道路公园、供水照明、平安监控等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彻底解决普宁市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读书难、办事难”等问题。二是整治生态环境。要采取“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形式,推动农村区域性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规划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三是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培育特色精品农产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新兴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在解决建设资金紧缺这件难题上,要充分发挥在外乡贤众多、实力雄厚的宝贵人脉资源优势,创新方法,广辟筹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制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普宁市还提出要把握工作方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有序开展,重点要做到“十个防止”:防止村政包办、强拆强建、千村一面、背离规划、面子工程、过度硬化、模仿城市、人文缺失、过度负债、重建轻管,积极探索垃圾处理、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让美丽乡村持续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