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普宁样本:4546家作坊可以这么治


新坛村盛龙轩制衣厂每一层楼都装上防火门、喷淋、警铃、消防水带,楼层逃生口地面也用荧光线画出通道。根据揭阳市公安消防部门统计,目前普宁市家庭作坊有5946家,其中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多达4546家,占生产作坊总数的76%。



走在流沙东新坛村村道上,随处可见路边堆放着拆下的三合板――这些木板以往被用来隔断员工宿舍的床位,遇火易烧。



军埠镇靓丽诗内衣厂老板杨和耀的自建民宅装上了逃生梯。



4个月前军埠镇沙堆自然村水沟下第二街泉发楼里的内衣作坊发生火灾,12人丧命。这里如今被作为消防安全教育基地。
  屋顶的大吊扇在高温灼烧之后,像剥开的香蕉皮,疲软地耷拉着;被浓烟熏黑的墙面斑驳不堪。和四周丛生的杂草相比,这座贴着封条的居民楼作坊更显得了无生机。门前的公告提醒着人们,4个月前曾有12名年轻人在这里丧生――2014年3月26日13时20分许,位于揭阳普宁市军埠镇沙堆自然村水沟下第二街泉发楼郑晓生等人经营的内衣作坊发生火灾,火灾造成12人死亡、5人受伤。火灾事故调查结果显示,场所内储存大量海绵原料、消防设施严重缺乏是悲剧发生的关键原因。  4月初,因家庭作坊消防安全问题集中突出,普宁被省政府作为区域性重大火灾隐患地区挂牌督办。“戴帽”的普宁如何清剿火患?这一次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是否能拿出根治办法?站在被监督检查的位置上,面向家庭作坊消防隐患同样普遍的潮汕地区,普宁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7月底,记者走访调查普宁家庭作坊密集村(居),直击火患整治所带来的改变。新转变
  小老板组团参观火灾残址被震撼  “以前一提到消防整改,业主就以为消防部门要‘搞’他、‘整’他。”普宁消防大队长尹正端说。他口中的“业主”,指的是当地的家庭作坊老板。  在普宁乃至整个潮汕地区,生产作坊带有很强烈的地方特色。由于人多地少,村民除了通过耕种谋生外,不少人直接在自建民居内进行生产、加工、制造、储存,其中尤以服装、塑料生产加工为甚。为了节约成本,这些作坊往往楼下开工,楼上住人。因而一旦发生大火,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009年,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一家庭作坊起火致13人死亡、4人重伤;2006年,同样是谷饶镇,13人在一起特大火灾事故中丧生。  今年3月26日的那场大火,将普宁及其庞大的生产性作坊群再次推到台前。  《普宁市生产性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对“生产性作坊”(俗称家庭作坊)作了具体的阐释:在宅基地或集体用地上建设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且每层建筑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的场所,含住宿与生产、储存合用场所。  根据揭阳市公安消防部门统计,目前普宁市家庭作坊有5946家,其中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多达4546家,占生产作坊总数的76%。  4月初,省政府挂牌督办普宁的区域性重大火灾隐患,剑指家庭作坊。同月中旬,普宁市政府出台《普宁市生产性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至12月底,普宁要完成动员部署、宣传培训、摸底排查、集中整治、总结验收、建章立制“六部曲”,在年底前“脱帽”。  紧接着,各镇政府办公室都挂上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一览表,每个单位都写上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名字,让各级政府、村(居)动起来,摸底、备案、宣传、发动。根据消防安全“网格化”的方案,辖区内村、社区以及单位场所都要进行编号,每一家单位场所都要“上户口”,对应一个特定代码。  “一开始很多业主连门都不开。”军埠镇党委书记林文敏印象深刻,整治刚开始时,家庭作坊的老板们一句“你们不要管我,我自己的地盘自己负责”就将村干部的话全堵在喉咙口。  整治局面一直打不开,直到那次集体“围观”――4月上旬,军埠镇政府组织200多名业主前往沙堆自然村水沟下第二街泉发楼火灾残址。路上好几个业主摆龙门阵,抱怨组织者多此一举,可等到真正走进火场大多数业主都沉默了,有人看到天花板上被大火燎烤过的吊扇和电线突然呜呜地哭。  回去后,村干部们明显感受到老板们的变化:有的打电话催自己所在片区负责人“怎么还不来帮我提整改意见”,有的一大早就煮好一锅绿豆粥等工作人员上门。  军埠镇靓丽诗内衣厂老板杨和耀感慨地说,这是12条鲜活的生命带来的血的警醒。从政府要我整改,到我自己要整改,从政府到村民,都有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尹正端更希望这场整治能够转变业主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消防安全只是政府的事情。  正如方案整治目标写着的:各类生产性场所“安全自抓、隐患自除、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的消防责任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尹正端打了个比方,果农要将100个苹果运往外地,用塑料袋装便宜,却可能兜不住,买箩筐装价格贵一些,却能保证苹果完好。“消防安全不应被视为额外的负担,它理应计入生产成本。”尹正端说。
大整治  消防公司让利共渡整改期  7月底记者抵达普宁时,正值消防集中整治阶段。走在流沙东街道新坛村村道上,随处可见生产作坊前正在切割、制作的消防设备,路边堆放着拆下的三合板――这些木板以往被用来隔断员工宿舍的床位,遇火易燃。  租用居民楼南泰楼作厂房的冠豪制衣厂,今年4月已经将原先住在楼里的20多名工人搬出,除了等待安装的防火门,喷淋、逃生软体、消防栓等其他消防设置已装上。“前两年搞加工,这几年生产内裤,现在是小作坊,以后也许会慢慢变大公司。”厂长林伟国告诉记者,虽然加装消防安全设备要花上数万元,但是一场大火就能把家底烧穿,不能只计较眼前利益。  和冠豪制衣厂相隔一条街的盛龙轩制衣厂同样设在一栋自建民宅里。和普通民宅不同,这里每一层楼都装上防火门、喷淋、警铃、消防水带,楼层逃生口地面也用荧光线划出通道,布料和内裤不再堆放在楼梯口;楼顶还加装了两个水泵,而贯穿全楼的小水管也配套换成大水管。老板陈秀河边介绍边打开二楼新装的活动窗户、快手快脚搭上逃生软梯,示范如何逃生。“我160多斤的身子,爬下去完全没问题。这个梯子能够承重1000斤。”  这次从里到外的消防整改花了陈秀河超过5万元,他却觉得值:“不然一场火下来什么都没有了。”  新坛村村委委员陈松林告诉记者,今年4月18日,全村召开生产性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动员大会,420家生产作坊的业主和房东共1300多人都到场了。员工搬离厂房是最紧要一步,大会2天后,所有场所里的员工宿舍都清空了。  接下来就是大整治――按照方案要求,对小作坊,由乡镇场街道发放整治告知书,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整改并采取对应措施,整改后由乡镇街道组织复查,出具复查意见;而超过小作坊范围的其他生产性场所,普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提交文件后,发放整治告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各地负责督促其整改并采取对应措施。整改后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复查,并出具复查意见。  消防安全问题突出的生产性场所,则要面临查封、停水、停电、强制撤离场所内人员等强制措施;拒不整改火灾隐患或限期整改复查仍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或动态管理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违法行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予以处罚。  以陈松林负责的片区为例,片区共有生产作坊40家,其中5家无法整改的已经搬离,另有一家未装喷淋设施的也被责令停产。  普宁辖内的消防公司也参与到整治之中。尹正端告诉记者,计划在特殊时期制定消防工程的指导价格,说服辖区内30家消防公司“让利”,降低消防设施安装的价格,减少业主整改成本。广东建安消防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普宁分公司总经理黄泽佳告诉记者,公司已将3楼开辟出来作为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展馆,8月初完工,市民可免费学习,业主可参观。“很多业主的思想比较传统,口头上告诉他防火的重要性,还不如让他‘眼见为实’。”大管理  “网格化”管理加强动态监管  军埠镇同样进入最关键的整治阶段。截至7月17日,军埠镇存在火患的372家场所中,20家验收合格,289家被责令整改,83家停业整顿查封。  顶西社新兴里南合安居的文胸小作坊即是83家查封场所之一。记者看到,屋内10来台缝纫机已布满灰尘。这座只有170平方米的旧式民居场地狭小,整改难度大、成本高,既是屋主又当厂长的杨楚同只好让6名女工回家等消息,而自己则等着另一个消息:军埠镇小微企业加工区启用。  军埠镇镇长林赛鹏告诉记者,按照规划,军埠镇小微企业加工区的通用厂房将可容纳军埠辖区内大部分小作坊、小加工场所,而入园对象主要指向军埠镇内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又因无法整改被封停取缔的家庭小作坊。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征地环节,由什么样的公司来负责运营管理、制定什么样的入园门槛则是当下考虑的关键。  “政府提供土地、建设基础设施,企业投建通用厂房、公共设施。”林赛鹏强调,加工区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改造提升服装传统产业,最终使这些被取缔的小作坊点石成金。  与消防整治相配套的建章立制也在同步进行中。  今年6月中旬,广东省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林炳荣督查普宁火患时指出,要把专项整治目标和各项措施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成立专门整治督察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记者了解到,近日出台的揭阳市政府《消防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工作规程》,对消防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有详细规定:按“尚未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后果”、“被上级通报或督办”、“造成3人以下亡人火灾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亡人火灾事故”以及“造成重大、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等5级,视情况严重性作“责成说明情况”、“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及“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处理;而一年内连续两次以上(含两次)受处理的,一律取消相关单位或个人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受到行政处分、刑事处罚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尹正端告诉记者,按计划,今年10月底省政府将对“戴帽”的普宁进行验收,普宁“给自己加压”,将完成整治目标提前至9月底,剩下的一个月用来总结工作经验,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从而加强对家庭作坊的动态监管。  “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是长久之计。”林炳荣强调,全民消防安全要整治火患,更要强根固本。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丑女无敌

潮汕爆笑喜剧:水鸡神算-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