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 NO.1

洪冬玲: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记者 蔡晓惠
“刚知道这个分数时,还真有点不敢相信!”洪冬玲是
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应届毕业生,她在今年高考中以711分的总成绩夺得全省理科状元。尽管洪冬玲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非常优异,但对于这个分数她自己还是感到比较意外,“之前估计能考690多分,没想到能考到700多分。”
在老师眼里,洪冬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冬玲的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稳定,一模时也考了全市第一名。”班主任易云灿这样评价洪冬玲:“她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各方面心理素质也非常好!”易云灿还告诉记者,虽然是理科生,但是洪冬玲的文学功底深厚,还曾担任过学校文学社的社长。
谈及学习经验,洪冬玲认为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除了在课堂上认真记笔记之外,错题集是她学习的关键,从高一到高三,每一门学科她都会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曾做错的题型,单是数学就有厚厚的好几个本子。“有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会把做错的题目直接从试卷上剪下粘贴到本子上。”洪冬玲说,“这样比起题海战术学习起来会更加有效,可以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在平时学习中,洪冬玲既注重自己的优势学科也不忘弥补弱势学科,她说,这样能够用优势学科的分数缩短和别人的差距,弱势学科也能迎头赶上。“除此之外,学习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洪冬玲建议学弟学妹,在学习紧张时要学会放松自己,这样也有助于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跟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会有焦虑的时候。”洪冬玲说,每次心情低落时,她会跟自己对话,自己开导自己,及时调整好心态,这也让她能够淡然面对每一次考试结果的成与败,考得好不能骄傲,考得不好也不气馁。正如她的座右铭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出自陶渊明的《形影神赠答诗》)。
NO.2

赖贝琪:学习要“专时专用”
记者 蔡晓惠
在今年高考中,
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理科生赖贝琪以697分的总成绩进入全省理科前10名。在校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个有点腼腆的女孩子,她扎着高高的马尾辫,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一笑脸上还有两个甜甜的小酒窝。
说起高考成绩,赖贝琪表示既有意外又有遗憾,意外是这个分数超出了她的预料,遗憾是在考试中有几道她会的题目做错了。该校校长詹创丰告诉记者,赖贝琪3年前是我市的中考状元,还曾在初中、高中期间拿过
潮汕星河奖。“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詹创丰说。
“高中3年的学习生活对我来说并不轻松。”赖贝琪坦言,由于顶着中考状元的光环,之前有一段时间学习压力特别大,学习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后来是在老师的开导和父母的鼓励下,她才渐渐放下心中的包袱,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3年对我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赖贝琪说。
在学习中,赖贝琪都是紧紧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她觉得老师经验丰富,跟着老师走就不会自乱阵脚。此外,她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专时专用”,“我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学习相应的学科,天天如此。”赖贝琪说,在午休时间她会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语文,而晚上六七点时,她会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学习数学,在作业较多的情况下,她会挑重要的先做,即使没有完成既定计划,也能把重要的知识先掌握。同时,赖贝琪拒绝熬夜学习,她说,每天晚上学习不会超过11点半,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确保第二天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对其他零散的时间,赖贝琪则用来背英语单词、看数学公式……
除了学习,赖贝琪的爱好也非常广泛,弹琴、看书、写毛笔字……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而赖贝琪最喜欢的莫过于每个周末跟着父亲去爬山,一路上父亲还会给她讲故事讲道理,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调整心态。她说,她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总分:653分

陈思霓:我只跟自己赛跑
毕业学校: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
记者 徐剑萍
昨天中午,广东省2014年高考成绩放榜,就读于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的陈思霓凭借653分的总成绩成为我市文科状元。昨天下午1时30分,记者便赶往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揭开这位文科状元的高分“面纱”。
如期在校园见到陈思霓,当记者恭喜她在高考中取得的好成绩时,这位“新科状元”只是轻轻一笑。问及她是如何夺得我市高考文科的桂冠时,陈思霓话语间十分平静,她说:“可能是因为我只跟自己赛跑,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超越自己。”
陈思霓的全市“一模”成绩排名为全市第5名,虽然当时她自己对成绩并不满意,但没有产生任何负面情绪,“因为名次对我不重要,我看重的是自己定下的目标分数!”陈思霓说,她从来都不关心考试名次的排行,她的目标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试卷难易,语文、数学、外语以及文综的成绩分别要达到120分、140分、120分、270分以上。“不看排名,不跟同学比,只跟自己一次次的模拟考试成绩赛跑。”
目标清晰,不跟“名次”较劲的陈思霓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学校大约每4个星期就有一次考试,我都很认真地将每一次的考试当成高考对待。”陈思霓告诉记者,每次考试的前两周,她便开始制作学习计划表,将每个时间段的学习内容都安排妥当,只留下考试的前3天没有安排,“这三天是要留下来自由安排的,根据学习的进度随机应变。”陈思霓说,由于将每次的考试都当作“高考”,所以真正走进高考试室时丝毫没有紧张。看淡了名次排列的陈思霓,在一步步的踏实努力下一路过关斩将,在今年高考中一鸣惊人。
班主任柯于贤告诉记者,“思霓是一个心态很好的学生。平时,跟同学、老师关系十分和谐,还常跟老师开玩笑;面对考试成绩,不因考得好而骄傲,考得不好而气馁。”采访结束时,陈思霓正为大学志愿填报做准备着,人生新的一页正在这位“状元”面前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