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咧!英歌来了,大家快来看英歌。”随着小朋友们一声清脆的吆喝声,以及一阵锣鼓声、棒槌敲击声和喝彩声,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少年英歌队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大年初二
普宁燎原泥沟英歌队在
普宁市区的精彩表演。
今年春节,普宁市为营造节日文化娱乐氛围、活跃城乡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于春节期间举办2014年普宁市迎春英歌群众文化活动(见图。郑楚藩 摄)。从大年初一起连续几天的文艺队伍游行活动,其中英歌舞是主打角色,共有30多支英歌队分别在普宁市区、洪阳片区、占陇片区、梅林片区等地巡游。其中流沙西街道南山英歌队、燎原街道泥沟英歌队、消防英歌队、占陇镇北门英歌队等4支代表队还在本次普宁市迎春英歌群众文化活动上献演。
普宁市文联副主席、文化馆馆长、普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华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普宁英歌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揭阳市第一个);2008年作为“广东文艺奥运军团”代表队之一在北京天安门表演,为北京奥运会开幕营造了热烈气氛;2012年,第二次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广东省27个荣誉单位之一,是
揭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另外,普宁英歌曾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展演;还曾先后代表广东省到北京、天津参加全国文艺汇演,誉载京华。
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英歌)传承人、广东省首批民间艺术师张伯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普宁英歌多以舞槌花为主,结合南拳的武术特点,变化多端,刚柔结合,矫健有力,因此很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普宁市对英歌舞的发展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着力打造英歌舞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英歌文化,建立了泥沟、南山、新坛、旱塘、北山五个村示范点。该市共有70多支英歌队参与对外交流活动,多次到泰国、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地区表演,常年观众人数达千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