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昔时的拜年


    进入寒冬时间飞得快,转眼间有“小过年”别称的冬至已送走一个多月了,从各家各户忙碌准备中我们已经隐约闻到了丝丝“年味”。

    春节是中国第一传统大节,潮汕人向来把春节张罗得富有特色,隆重热烈。

    以前居住条件有限,物质匮乏,潮汕人还是想尽办法把最靓丽的一面展现给春节这个大节日。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下旬开始,家里就会择个吉日进行“扫舍”,男人开始粉饰房屋,说是粉饰,其实就是找些石灰水把熏黑的屋顶和墙壁刷一遍。家庭妇女则负责清洗床椅、蚊帐被褥和锅碗瓢盆。潮汕人过节要祭拜祖宗,除夕前两三天大街小巷更是高潮迭起,做“@”的,宰杀鸡鹅鸭的……那年代,生活再穷也要从牙缝里挤点鱼呀肉呀“孝敬”老祖宗,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些小孩总是盼望过年过节更直接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潮汕人过春节有出重头戏是“拜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连续几天互相走访,表达新年良好祝愿。时隔30余年,当年那来回穿梭,热情洋溢,真诚朴素的拜年过程仍历历在目。

    一般在除夕夜家里围炉时父亲就会布置春节拜年工作,家里的亲戚朋友、父母所在工厂领导和要好同事都列在范围内。因为那时候我们还在读书,属于未成年人,因此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列入家里拜年的计划。

    当年的拜年很真诚又很朴素。大年初一清早各户人家就开始走动,老辈人和重要人物一般安排在第一站,因为祖父外祖父都生活在离县城10公里的乡下,所以每年到乡下去看老人都是在初二初三。当年穿着新衣,手提礼物尾随父兄去给农村长辈拜年的情景一直记在我的脑海。

    拜年过程很有趣,形式多样气氛好。大家有步行的,有骑车的,有单独行动的,也有成群结队的。澄海县城小,本来窄小的马路突然间显得更拥挤。乡下入城来拜年的一张张生面孔和单车后架各式各样的礼物,为寂寞县城增添了节日的靓丽景色。

    父亲为人老实厚道,喜交朋友,受人尊敬。记得有一年,上我们家拜年的人特别多,有他的上级同事,有亲戚朋友。当看着10多平米的屋内挤满远方及近乡来的客人,大家抽着当时最时尚的“人参”和“凤凰”香烟,憧憬未来生活的时候,我内心总会飘起自豪和满足感。

    一般到了初二初三,家里大人就会带我们去乡下向长辈拜年,这是孩子们一年最幸福的时光。一路游玩,吃得好还可以拿到压岁钱,为新学期学习费用奠定经济基础。

    拜年的物资也挺有意思,当年大家都穷,不带烟酒和高档食品,礼品极普通,一般都是提着一对“大吉”,加上些糖果饼食或水果之类,农村入城的多数还会带来自家做的@品。姨母家住东里,手艺好,每年到家里来,都会带来绿油油的“鼠壳@”和黄金般的“甜@”。

    那年代,工资收入低,生活艰苦,大家的心里一年到头都在期盼着赚钱改善生活。因此,新年总把“发财”和“赚大钱”当成最良好的祝愿。比起时下的祝福平安、健康快乐的文明祝语显得低俗,但也实在。

    初四初五起,父母兄姐陆续上班,拜年也就告一段落,这时大人们总会坐下来算一算春节那几天的拜年“行程”,总发现跑的路程很长,比上班还累。

    岁月如歌,转眼30年已过去。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昨天的“实体”拜年如今已被短信、邮件和QQ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拜年所代替,可谓足不出户,同样可以送去美好祝愿。

    今天的科技拜年虽有其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文明方便等优势,然而,却淡化了昔年拜年中的真诚、亲切。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混战六合彩(第三集)

潮汕爆笑喜剧:好男人-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