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祭山川、河海


    潮人对自然的祭拜,除上述所说的祭天地日月、风雨雷电诸神外,还有对山川、河海的崇拜。    
    山神是主一处大山或名山的神。在潮汕,潮人最普遍奉祀的山神是具有本地特色的三山国王。揭西县城西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三山祖庙,因庙奉祀三山国王而又称“三山国王庙”。宋太宗曾赐匾额“明贶庙”;庙所在地古属揭阳霖田都,故又名“霖田祖庙”;又因庙宇恢弘,威灵远振,而当地群众惯称为“大庙”,谓庙祀之神祗为“大庙爷”。元刘希孟所撰的《明贶庙记》云:“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封于宋。”这表明该庙始建于隋代,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潮汕地区最古老的神庙。三山祖庙现已修葺一新,增其旧制,庙宇更为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已成为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来自粤东各地的信众前来祭拜,香港、台湾、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也常常到此来祭拜,以慰思乡念祖之情。
    潮汕地区的三山国王庙总数约有300多座,周边地区以至台湾及东南亚有潮人足迹之地也都设有其庙,且历来香火甚旺。
    潮汕地区沿海多岩岸,由于常遭风雨侵蚀,出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故潮人也有对石头进行祀拜的。潮阳东山有一巨石,被人们称为“石部父母”。海门莲花峰旁有三块巨石,顶天立地,雄伟壮观,远看好像是并排着的海帆,被封为“镇海将军石”、“宁海将军石”和“靖海将军石”。南澳雄镇关附近,有一“石娘妈庙”,祭拜的也是一块石头。相传此石曾化为老妇人,为流亡的南宋末代皇帝指点过路线。潮汕各地乡村的神庙,大多也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或是建于石旁,或是建于石洞里,表明了潮人对山石的崇敬之情。
    潮汕濒临南海,潮人也造出了很多海神,如澄海莱芜岛的莱芜神女,就是澄海人民造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海神。民间传说她是天神凤凰仙姑的弟子,当看到莱芜岛渔民常受海怪“乖鱼精”的侵害时,便私自下凡,为民除害。此事被玉帝知道后,遭到曝尸海边的惩罚。后来尸体化成莱芜岛,今之东屿即她的头颅,海边两座山是她的乳房,东屿附近有一片赤褐色的石堆是她所流的鲜血,南北两屿是她的屐桃(小木屐)。她世世代代保护着该地渔民的安全。潮汕地区最受民众崇拜的海神是妈祖。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中国东南沿海人民共同信仰的、保护航海安全的海上女神。在潮汕,凡是近海邻江的村
镇,几乎是无处不建妈祖庙(宫),仅一个汕头埠就有近10处,如出海口妈屿岛上就有著名的新、老两座妈宫,这个小岛也因为岛上修建有妈祖庙而被称为“妈屿”。老市区升平路头有老妈宫,杉排路天后右巷有新妈宫等。全潮汕共有多少座妈宫,难计其数。
    另外,据史料记载,在信仰妈祖海神以前,沿海各地就有祭祀龙王爷的习俗,自宋元以后才逐步被妈祖所代替。潮汕地区现存的广德祠实际上是由东海神衍化而来的,澄海樟林新兴街头现在还供奉着东海神。汕头玉井乡的南海圣王庙,则祭南海神洪圣广利王。
    潮汕除海神外,还有潮神、江河湖塘神。潮水神,俗称为水父水母。每年农历九月初三和十月初四为潮汕沿海江河潮水涨得最高的日子,潮俗以此为水父水母诞辰。有潮水涨落的地方居民,常备三牲、果品到江河岸边祭拜。潮汕乡村多池塘湖泊,过去常发生小孩溺水而不死的事件,人们认为这是水里的八卦神保佑的结果,于是小孩的母亲便要备办三牲到水边祭拜,以答谢水神保佑之恩。
    潮汕地区过去没有自来水,潮人喜欢饮用井水,对井水格外热爱,认为井水也有井神,俗称为井公井妈。人们认为水井是井公井妈所有,是圣洁的地方,故不能在上面晾晒衣服,尤其是女人的裤子和用物,因为那样会亵渎了神明。水井里的鱼虾是井公井妈的子孙,谁也不能打它们的主意。打水时,水桶要避开它们,若不慎打上来,就得迅速重新放下去。过门的新娘也要先到井边焚香叩首祭拜井公井妈,然后亲手打起一桶水,一半洒向四方,一半倒回井里,此后才能到井台打水,这叫“煞井”。到了除夕夜,各家各户水缸挑满水后,要用箩筐盖在井口“封井”三天。正月初三开井那天,由族长率众在井台焚香祭祀井公井妈,随后,自长辈至晚辈依次打一桶水,大家共享新年利水。潮人离乡外出读书或工作,启程前夕其母或其妻总要捞起一杯井里的水和泥,让其随身携带,到了客地再把它投进新的水井里,以祈顺服他乡水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祭动植物
  • 下一篇:祭风雨雷电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肥猪瘦猴(第三集)

    潮汕搞笑短剧:神医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