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昔时嫁俗撷趣

                                                  装聘礼的“圣脚”


  ● 挽面沐浴

  ● 吃姐妹饭

  ● 分姐妹钱

  ● 传授女德

  ● 针梳谐邻

  ● 种草祈福

  ● 投糖落水

  ● 送花粉

  ● 坐水缸

  ● 摆嫁妆


  年终岁末,又是人们操办婚庆喜事的“旺季”。现代的结婚仪式,多是由婚庆公司操办,大多大同小异。回顾昔时潮汕地区嫁俗,形形式式,十分有趣。

  挽面 新娘出嫁前夕,要挽面美容。挽面,又称“开脸”、“修容”,这是一个女孩一生第一次“美容”,仪式非常庄重,负责挽面的必须是“好命人”(子孙多,威望高的老妇人)。“挽面”后,要赠送“好命人”答谢之礼。由于现代美容术的普及,如今“挽面”之俗在城市里几乎绝迹,“挽面”之术几成“绝技”了。但在偏僻的农村,还偶有所见。

  沐浴更衣 旧时新娘临近婚期,除了挽面美容外,还要择日沐浴更衣。潮安一带新娘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毕站到一只预先准备好的竹葫(一种竹编浅沿笸箩)里,由男方派来的“好命人”替她穿上结婚礼服(上为“五裙齐”的合襟衫,下为百折裙)。饶平一带,新娘浴盆中要放入石榴花等12种象征祥瑞的花叶。浴毕,新娘子坐在盆中吃下两个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新娘离开娘家时,身上所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袋,意为不将父母家的“幸运”装走,今后全赖自己到夫家开创新天地。

  睡地面 旧时,潮州一带姑娘出嫁前一夜不能在床铺上睡觉,要睡在地面。相传古代有一女子出嫁,继母把铺板抽掉让她睡地板。送子观音娘娘知道后非常同情她,送她一胎二子,后来二子皆成才做官。此后,人们便纷纷仿效,遂成习俗。

  吃“姐妹饭” 普宁一带新娘出嫁当天早晨要与家人及同寅姐妹(闺中密友)共进早餐,谓之吃“姐妹饭”。饶平一带新娘出嫁前三天,饮食起居由亲邻姐妹相陪。出嫁之日,要食“六个碗”,即六式菜肴,吃时由伴娘相陪。

  有些地方,姑娘出嫁当天早晨,要和父母兄弟共进早餐,其他女性不能入席。如父母、兄弟因事缺席,也应备位,摆上碗筷汤匙,盛上饭。席上,父母为女儿准备一碗长寿面和一盘猪肝炒葱,意为将来夫妻长命、儿女聪明、当官发财。有些地方(如潮阳)姑娘出嫁当天女家要备菜肴让其在客厅里独自用饭,桌上摆红烛示喜。饭应盛两碗,吃一碗看着另一碗,以示生活富足,温饱无虞。新娘吃的那一碗最多只能吃一半,且以不及半为美,表示留下更多的财富给娘家。

  分赠“姐妹钱” 普宁、惠来等地新娘出嫁有分赠“姐妹钱”习俗。普宁新娘出嫁此日吃完早餐后,要把铜钱撒在米筛上,然后由兄弟姐妹从大到小依次摸取。惠来的葵潭一带,“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通过一男一女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对男女代送,含意为“好”)。

  分钱米 在饶平海山镇,新娘出嫁当天要与兄弟分钱、米。先由其母或姑母在簸箕或竹筛上放些钱和米,用力摇簸,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晚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按兄弟人数和女儿各分一份,女儿拿上这份钱米,装入为其出嫁特制的肚兜里,到夫家的第三天,将钱米放入米瓮里。

  坐水缸 揭西旧时农家嫁女要让女儿坐在水缸上,然后才可上花轿。此俗寓意女儿要像水缸一样,做一个“大器量”的人,心胸豁达,凡事不要斤斤计较。

  传授女德 旧时潮汕女子出嫁前夕,父母要向她传授如何当好媳妇的经验,望其婚后能合夫家之意,做一个受人称赞的好媳妇。潮汕歌谣《竹筒仔》反映的就是这个意思:

  竹筒仔,脚短短,

  做人新妇嘴学好,

  夜昏暗睡早走起,

  头毛梳光人呵咯。

  长荚豆,脚尖尖,

  做人新妇嘴学甜,

  夜昏暗睡早走起,

  头毛梳光无人嫌。

  送花粉 姑娘出嫁,同伴姐妹、亲朋都要买些礼物以示祝贺,俗称“送花粉”。礼物多为羊毛、衣料、画屏、镜台、钟表、梳妆品等物。潮汕一带不忌讳送钟表、风扇等,因为潮音“钟”与“终”、“扇”与“散”不同音,不必忌讳。

  揭阳有些地方以送猪肉、鸡蛋为主,澄海则不能送这些东西。姑娘家收下礼物,均以喜糖作为回礼。

  嫁妆 旧时,新娘出嫁前夕,女家整设妆奁,鼓乐相伴送到夫婿家摆设(俗称搬嫁妆),有“全厅面”、“半厅面”之不同。

  “全厅面”即新娘到夫家后,卧室、堂厅上面所需的一切用品,如炕床、圆桌、鼓椅、成对交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直至厨房的抹布,甚至还有寿板(棺材)、田契。在农村,还要用红口袋装上谷种,用整根竹苗当扁担挑着,随新娘到夫家。替新娘挑随嫁物品的人称作“青郎”。如果嫁妆中缺少田契和棺木的就称为“半厅面”。

  嫁妆还要放进一对石榴花(红花)或石榴枝。石榴花俗称“红花”,表示喜庆。如果错过花开时节,可以用枝叶代替。

  女方是“全厅面”或“半厅面”随嫁,男方就要以隆重的礼节迎接:鼓乐、灯笼、彩旗,青年男女列队到村外迎候。过去有钱人家嫁女,可以说是无所不备,生活用品不但可供女儿一生使用,甚至衍及子孙。有的还用婢女陪嫁。中等人家办妆奁,一般“房内嫁妆齐”。贫苦人家办嫁妆,由于处于欲俭不得、欲罢不能的困境。因而一些人为了面子,只得忍痛卖田地、房屋陪嫁。故穷苦人家养女,视为“赔钱货”。

  针梳谐邻 旧时饶平新娘出嫁,要带一盒缝衣针和一只骨梳。到夫家之后,分别上门送给亲戚和邻居的姆婆婶婆等长辈。意思是用针缝紧各位长辈的嘴巴,祈望以后凡事得到包涵指教,不要说新娘的坏话;骨梳则是希望女儿遇事要像梳发一样,有条不紊,不忙不乱,得体大方,有教养。

  种草祈福 惠来县葵潭一带姑娘出嫁时要随身带上两株连根的草头香(莎草)配上两株良蕉(即美人蕉,谐音“良宵”),到夫家后植于菜园里,以祈福禄连绵、子孙万代。民间传说南宋少帝被元兵追至葵潭东北十里处的“千秋镇”,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战斗结束后,少帝因疲劳很快进入梦乡。醒来之后,发现所睡的地方却是一片绿茵茵的莎草地,元兵也已无踪影,于是龙颜大悦,遂对那些莎草说:“朕赐你们千子万孙。”微风拂过,莎草起伏,似是叩头谢恩。少帝更是欣喜,为留作日后纪念,便叫手下挖几株捧到面前,轻嗅一下,一股幽香从草头(根部)溢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脱口称赞:“真是草头香啊!”后来,人们就用“草头香”来称莎草。结婚时用其作吉祥物,取其“千子万孙”之意。再后人们便称结发夫妻为“草头夫妻”了。

  投糖落水 揭阳一带,新娘出嫁要带一小撮红糖,进夫家门后,悄悄将一小撮红糖投进食用的水缸里,或井里、河中,祈求日后能同全家大小及左邻右舍融洽相处,生活甜蜜。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电视剧:选!选!选

潮汕搞笑短剧:富贵钓妞(2013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