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城镇的营大老爷

     在潮汕,旧时营大老爷,城邑一级以潮州府城的安济圣王出游规模最大。节日的盛况,光绪《海阳县志》已有记载:
        正月青龙庙安济王会,自元旦后三日掷诹吉,郡城各社,即命工人用楮帛缯彩,制为古今人物,如俳优状,而翊以木石花卉,名曰花灯。每社若干屏。届时奉所塑神像出游,箫鼓喧阗,仪卫@赫。大小衙门及街巷,各召梨园奏乐迎神。其花灯则各烧烛,随神驭夜游,灿若繁星。凡三夜,四远云集,靡费以千万计。
这里所描写的节日活动,以赛花灯为中心,辅以萧鼓仪卫,梨园戏剧。因为大老爷必须游遍府城全境,所以一共要用三夜的时间。第一个晚上从神庙所在地城南开始,第二夜在城中,第三夜到城北。辛亥革命以后,除了1931年前后短暂一段时间为政府所禁止,安济王出游一直是府城本地最隆重的节日。沈敏先生的《潮安年节风俗谈》有《安济王出游》和《青龙庙巡礼》两节,对1936年府城营大老爷的情形,有翔实的采写报道。其时本地经济衰退,节日盛况,已大不如前,但一连三夜,“游人达十余万,全城如醉如狂”,仍是一派狂欢景象。节日活动, 比较清代,多了一种燃放烟花。沈先生说:
        在潮城的游神中,主要的景物正是爆竹烟火。花灯,鼓乐,其他演剧和什项娱乐,不过是普通的点缀。
读者如有兴趣了解60年前安济王出游的种种细节,可以一读沈先生的报道。
    乡镇营大老爷,节日活动的规模虽然不及府城,但也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更加是这样。樟林的营火帝就是突出的例子。
    在澄海樟林,二月的营火帝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樟林是南中国的重要商业港口之一。火帝成为樟林埠的大老爷,就是从乾隆前期开始的。光绪时由樟林本地文人创作的潮州歌册《樟林游火帝歌》,对当时营神的情况有十分详细的描述。营火帝从二月十二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前后四天。但二月初起,樟林八街的商家,就着手布置街道、铺面和神厂,周围二三十里内澄海、南澳、饶平等地的客人也陆续来到樟林,节日要持续半个月以上。《火帝歌》描写了八街节日的环境氛围:
    八街尽盖挽天来,街吊灯橱共灯牌。纱灯活灯柴头景,龙虎狮象做一排。行铺各有彩铺前,门口吊有灯橱畔。两旁对联贴雅雅,又吊鲤鱼汶水笑。
    亦有古玩走马灯,青景奇花样样清。彩有飞禽共走兽,亦有海味绣球灯。
在这个节日,八街的布霞摆设几乎调动了潮汕所有的民间工艺手段。灯橱和灯牌都是当街展示的书画作品,晚间可以用灯照明。纱灯的造型与元宵花灯相同,而形体较小。和大型花灯一样,纱灯也有活动和不活动两种,所谓柴头景,就是指后者。青景也叫彩青景,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彩塑艺术。民间艺人利用一些农作物和果皮做材料,巧妙地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例如,他们能够利用生木薯削出薄片作羽毛,用桂竹枝做鹤脚,用乌豆当眼睛,胡萝卜为丹顶,塑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鹤来。(洪潮、余流《彩青景》)在二月十二到十五这四天里,樟林六社八街,有外江、西秦、白字三个剧种二十多个戏班日夜演出,还有众多的影戏班和由乡民临时组合做业余演出的涂戏。二月十五是营神的正日,《火帝歌》对樟林营神的仪仗队伍也有生动的描写:
    一百对标丝绫缎,标前彩对绣球灯。摆有八对企脚牌,执事八宝共金狮。
    百枝纷花雨伞仔,八音数斑闹猜猜。也有高灯共彩旗,吹着一路唱曲诗。
    小锣鼓仔十外班,亦有童子歌曲言。古亭彩得蓬莱阁,扛景压到面红红。
    八座香亭世无双,四面花鸟照见人。八仙过海真正雅,双龙抢宝在镇中。
    廿匹马景更好看,扮做戏出人知端。孩童趣味得人惜,请来扮景给人观。
    八个扛神戴红缨,身穿红袄有分明,脚穿花鞋手持扇,水晶眼镜挂眼睛。
    大班锣鼓十外班,各班皆有几十人。衣衫打扮各国色,编有大辫笑死人。
这个游神队伍当然不能与潮州安济王出游相比,但已经足以将一个乡镇的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一般乡村社区的营大老爷,豪华和奢侈的程度当然不能与城邑、市镇相比,不过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节日习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电视剧:选!选!选

潮汕搞笑短剧:赌鬼阿喜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