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宗族聚居的农村庄寨

    潮汕各县,村庄密集,每个庄寨都是宗族聚居。有的一个庄寨一姓,是由原来的创始祖宗绵衍后代聚居而成自然村的;有的是一个庄寨两姓或几姓,也是由这两姓或几姓的原来始祖绵延后代聚居一起成为自然村而又分片居住的。直至现在,潮汕很多村寨还保留着明确的姓氏标志。如:潮安县的刘陇村(姓吴)、薛陇村(姓薛)、郭陇村(姓郭)、大吴村(姓吴)、华美沈村(姓沈)、博士村(姓林)、文路张村(姓张)、文路卓村 (姓卓)、菁洪村(姓菁和姓洪)、礼阳村(姓李)、礼阳村(姓郑)、洪砂寮(姓洪);澄海县的余厝村(姓余)、王厝村(姓王)、北李村(姓李)、前溪陈(姓陈);潮阳县的沙陇郑、仙村马、华里欧、市上赵;普宁县的郑厝寮、汕头市郊的陈厝合、砂尾李……等等,都是以姓嵌入村名。潮汕农村的聚族而居,因人口密集,庄寨人口很多,很多大庄寨人口是近万以至万以上。好些大庄寨老村不够居住而在附近创立新村。各个居民点也就是各个家族宗族聚居点,形成一个自然村;年代久了,沧海变桑田,海滩河滩、沙洲逐步变成可以种植的田地了,海岸线逐步南移,这样又有很多人移进了新出现的陆地定居,由是出现了更多的居民点、村庄。各宗族聚居的村落各扩展耕地,各发展势力,强者占便宜,弱者吃亏。强者之间利益冲突,角逐势力,殴斗械斗的事也就时有发生。这样也就使各宗族点居民的凝聚意识更为浓厚。在封建社会里,潮人的宗族观念很强,村界姓氏分明,或村界内有的姓氏人数很少,怕被欺凌和诸事不便而改姓,子孙插代者有之。有的宗族聚居的较大庄寨,创立新村也有扩大势力范围的原因。在封建社会里,族绅为庄寨的阶层。直至辛亥革命后,农村才有乡公所的行政机构进行。当然族绅还有其说话份量和势力。在县城和市镇,虽多,但昔年的姓氏宗族的势力范围痕迹仍存在,至解放后才消亡。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祭祀礼俗
  • 下一篇:蓄须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拉客仔

    潮汕爆笑喜剧:抓鳖-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