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清光绪十三年(1837),南澳岛有一个狗死于虎口,而保护主人的惊险故事。
当年,隆澳区山顶村民黄九,在村子往东南面的云澳区途中,山间的杉仔坑,搭着草寮守护地瓜园。
有一夜,黄九有事暂离草寮,寮内只留下其小子黄斤在睡觉。不久,小孩忽被悲叫的狗声吠醒,但事后再也没听见什么声音,以为是有人想来偷番薯,而被狗赶跑。
天亮,小孩把昨夜之事告诉父亲,父子都见不到那条家养可爱的赤狗。在寮外,发现有虎脚迹,便顺迹寻去,寻至山顶村后的山边村围仔内,见地上沾有血迹,残存着狗肠 (内有屎),知狗是被老虎吃掉了。
黄九非常悲痛,又感到侥幸,对村民说;“若不是家犬守寮门,见虎就吠,自身被虎咬去,我儿子就成老虎的腹中餐了。”
那老虎是从海山岛泅海过来的。虎洞位于离杉仔坑不远,牛郎堀下海滩上的尖石脚。洞口向海,高2米,宽1米,内深12米,宽3.5米,高2.8米。虎洞今尚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