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渔民不论婚丧、喜庆、年节乃至社交,都要唱渔歌,用渔歌代替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特别是婚丧,一家人、几家人,又唱又哭,喜如此,悲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生产中,触景生情,兴之所至,脱口而出,你起唱,他对唱,大家一起唱,越唱越起劲,没完没了。
建国前,渔民世世代代栖身于小木船上,风里生浪里长,四海为家,漂到那里,那里就是家,“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如《渔工泪》:
正月桃花江,想起前情泪汪汪;
天下穷人都有苦,无人苦过俺渔工。
二月二月寒,世上渔工最艰难;
一日三餐无顿饱,一夜五更身湿通。
三月是清明,细雨纷纷泪零零;
祖上世代受压迫,渔霸欺俺太无情。
四月新鱼生,大涝大汛掠鱼虾;
拼到腰痛脚手软,财主当俺无母生。
五月是端阳,龙船鼓仔响连天;
龙船扒久会上水,做人渔工苦无边。
六月日头红,渔工掠鱼在海中;
尾鱼虾一滴汁,滴滴血汗饲别人。
七月初七夜,牛郎织女两颗星;
天河虽阔能相会,独俺渔工无个家。
八月是中秋,天上月圆人不圆;
冤家有头债有主,渔霸迫俺把家离。
九月小乌阴,天下恶霸同条心,
横行霸道晤讲理,双手伸出血淋淋。
十月掠鱼冬,大鱼小鱼淹仓房;
财主腰包答答滴,劳苦渔工米瓮空。
十一月冬节边,家家厝厝嚷做丸;
财主做丸罐罐满,渔工所食臭酸丸。
十二月近年边,拿起算盘算工钱;
了三夜连四日,财主讲俺倒欠伊。
解放后,渔民翻身了,渔民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组织渔歌队,编作歌舞,如《娶新娘》、戏剧如《长州泪》等,配以乐器,登上舞台,搬上银幕。著名女歌手徐十一(人称“十一姆”),从渔港唱到省城、唱到北京,对弘扬渔歌作出了贡献,后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一名渔民演唱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