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
揭阳地美都有一个村叫翁厝寮。村里有一个人叫翁老忠,为人忠厚老实,邻乡间里都十分敬重他。
当时,这里有一条河叫蛤溪。蛤溪有一个渡口叫熠港口。翁老忠每日在渡口摆渡,借此谋生。
某年初秋的一个早上,一个年轻人刚走上船便催翁老忠开船,说要过番。来人因走得太急,汗流浃背,便脱下上衣放于船沿。船到对岸,那个人上岸便走,把上衣给忘了。
翁老忠忙了一个上午,才发现船上多了一件外衣。他拿起外衣,衣兜里掉下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只金镯子。翁老忠仔细一想,可能是早上那个走得匆匆忙忙的年轻人的。心想:那个人过番,定是生活所迫,而现在掉了这只金镯子,岂不是雪上加霜?料想他一定会回来找。便把船开到对岸,一直等着。
一直等到日已将暮,才见那个青年神情颓丧地回来。翁老忠一见,故意问:“后生囝,有什么为难之事?”
这年轻人一听,长叹一声:“我蔡端源今日屋破偏逢连夜雨,因家境穷困,本想过番谋生,妻子把她嫁妆中的一只金镯子给我作路费,竟又丢了。”翁老忠听了,便把外衣、金镯子交给他,说:“后生囝,我等了你整整一天了。”
蔡端源一见,十分感动,跪谢说:“伯伯,我这次过洋若能发迹,定要报答你。”
蔡端源到了国外艰苦创业,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了一个有钱人。他时时刻刻不忘渡伯的恩义。
这一年,蔡端源抽暇回家省亲,特意上渡口找渡伯。一打听,原来翁老忠已经过世,摆渡的是他的儿子。蔡端源便对他儿子诉说了当年丢金镯子的经过,并送上一袋银元。谁料他儿子说:“家父一向忠厚,这是他应该做的。若他在黄泉知我接受你的财物,一定会生气的。”任凭蔡端源再三请求,他也不肯接受。
蔡端源千思万想,终于想出一个方法,将这些银子用来建一座桥,造福一方百姓。蔡端源还嘱咐,这座桥要叫“翁公桥”,以纪念当年翁老忠拾金不昧、成全自己过洋的善举。
但在刻石时,翁厝寮村民都认为:翁老忠固然值得称誉,但蔡端源乐施好善,造桥方便往来行人,也值得人们纪念。便在石拱桥上刻上“恩公桥”3个大字,以表示对两位好人的共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