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忌辰,
潮汕俗称“门闩头动荡”(动音读丁)。此语颇费解。究其来由,民间有两种说法。
其一,祭拜祖先,须打开大门,当然必须动门闩。潮汕历史上偏多战乱。据说,明代年间,沿海贼寇陷城,百姓关门闭户,少壮纷纷逃亡。一日,有一居民家中做忌,偷偷开门祭拜,又不敢大门洞开,只悄悄动了门闩,将门半掩。见者会意,只说“门闩头动荡”。
其二,和百里奚的故事有关。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虞国人,昔日家贫,外出求仕,其妻杀老母鸡饯行,一时找不到柴薪,只好以“泵陪排爰Α:罄矗桌镛陕淦俏郏啬鹿牌湎停晕逭藕谏蚱そ晟淼角毓H嵌嗄旰螅倮镛晌叵啵淦奁粗燎兀胂喔匆赂尽R蝗眨琛罚骸鞍倮镛桑逖蚱ぁR浔鹗保敕疲=袢崭还笸椅 卑倮镛晌哦掀蕖0倮镛傻墓适潞苡忻鞔妗恰沸创耸隆9愣壕缬小栋倮镛扇掀蕖罚
潮剧也有此剧目,潮汕人对此十分熟悉,尤其对那个用门闩煮鸡的细节印象尤深。而家中做忌,恰好有佳肴可品尝,令平素过清淡日子的百姓们联想起舞台上那个用门闩煮鸡的独特情节,与“门闩头动荡”的故事一样,俗称“有好食”。上述两种说法,第一种较可信。第二种说法较曲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