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
潮汕人有吃“七样羹”习俗。这风俗源远流长,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西汉东方朔的《占书》上载:“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所以正月初七也称为“人日”。而且《占书》还说:正月初一晴,鸡则繁育,阴雨则鸡不繁。二日的天气好坏兆狗,三日兆猪……以此类推,至正月初七,如果天晴,则表示人丁兴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西汉魏晋时江南一带的人在“人日”这一天,“以七种菜为羹”。
潮汕文化除了直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外,也受到荆楚文化的影响。吃“七样羹”的习俗,应是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一天,人们以当时出产之菜蔬七种:如菠菜、芥菜(当地叫大菜)、白菜、君达菜(也叫“百合”或“厚合”)、萝卜、茼蒿、芹菜等煮成一锅,异香诱人。家中人人吃之,以图吉利。其中“百合”这种菜平时是用来喂猪的,但这时必不可少,因为“百合百合,百事好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