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除夕是一岁至此而除之意。风俗内容是布新、团圆。布新贴新符、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倒贴“福”(“福”字倒贴,福即“到”)、挂榕树青、挂红灯笼、挂辟邪镜、摆柑橘@品等。今人多增摆四季橘、盆景、水仙、挂历、日历、安装节日灯等,真个是“千门万户尤眨芊葱绿一痪煞薄T谔毫校
潮汕人最喜爱的一对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它是
潮州状元林大钦所撰,它道出了过新年的喜庆气氛和人们追求福寿的普遍心态与愿望。
围炉要早,“早食早发”
除夕的重要内容是围炉,即吃团年饭,表示一家和顺团圆。潮人多侨外人士,年终都有回乡吃团圆饭者。团圆是中国人幸福理念的重要标志,奔波在外的许多潮人,更重视年终的团圆,都要赶在围炉之前回到家中,一是要同家人一起拜祖宗,二是要带些物品敬老惜幼,而且围炉要早,有“早食早发”之意。发,发达、发财,从来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所以在围炉的食物中,就隐藏着这种意念。吃猪肠炒蒜,寄意“会盘算,长长发”,食珠蚶,是沿海地区过年的重要风俗食物。蚶,又称蛤贝,寄意合倍赚。所以,过年的珠蚶特别贵,卖蚶的才是合倍赚。
围炉之俗,目前在城市有变化。兄弟姐妹多分居立业,但都有团聚的传统观念,故常到酒店去围炉,图个方便,增添情趣。农村的老人,则喜到儿女家轮流着吃,俗云“食透透,兴透透”。
移风易俗,守岁不放鞭炮
围炉之后是守岁,一家人品茶话旧,直至子时(十一点-凌晨一时),放了鞭炮,迎接新年。目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已成全民风尚。中央电视台的报年钟声,代替了许多人喜好的放鞭炮。
汕头市在1993年春节开始禁放鞭炮,千古旧习,已成史话。“上倡之成风,下效之成俗”,风俗是可改的,是动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