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人端午多风采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华夏子孙世代相沿的民间传统节日。潮端午有各种多采多姿的地方特色习俗。潮人《端午》有名诗云:“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竟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诗文活灵活现地道出了潮汕入过端午节的生动逼真情景。
    凭吊屈原
    自古尽管对端午的得名和始源历来众说不一,但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爱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忧国伤时,悲愤投汨罗江殉难的日子。屈原说的最早记载是: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十,皆汨罗之遗风也”。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在五月初五殉难后,楚国百姓便往江里扔粽子,使屈原之尸免遭鱼虾之侵吞,此说相沿至今。故世人都把端午看作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龙舟竞渡
    潮汕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唱:“沙(虫夜)娘(指雌蜻蜓),歇稳墙。翁读“安”丈夫)扒船,她(妻子)烧香,保贺儿婿抢头标。”这首民歌生动地反央了潮汕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
    潮汕水乡,江河交错,池塘遍布。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召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潮诗《端午赛屯舟》云:“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看龙舟。心随鼓点声声急,忘却屈原当日愁。”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
    潮汕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真龙”,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设15对桨有3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龙”,通称为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有的也没设敲锣)
    清代《澄海县志》中载:“端午节竞渡龙舟,插彩旗于汪心中,由划龙船的人竞赛夺标,叫做“夺锦标”。澄海自置县以来,端午赛龙舟的习俗没有司断,尤其甲午、甲辰的两次全县性大型赛龙舟活动,参赛龙舟达lOO多搜,观众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与澄海相毗邻的汕头、潮安、饶平、甚至福建省的诏安、云宵等地群众都前来参观,盛况空前。潮汕端午龙舟竟渡活动‘二干余载无停息,凭吊灵均处处同”。
    吃端午粽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孜曰粽,日角黍。”潮汕人俗称“粽”为“粽球”。
    潮汕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吊屈原遗风之――。民间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已成为潮汕名小吃的历史悠长。尤其是汕头老妈宫“双烹粽球”最为著名,最惹海外游子乡思,常念不忘。常有的“老番客”刚回归故里,在汕头就专点“老妈宫粽球”,以先尝勾快。品尝时先将包裹着的竹叶撕剥掉,呈现着热气腾腾,油香喷喷的糯米饭洁白晶莹,馅在里面的录豆沙,瓜丁花生、香肠、虾米、香菇、猪肉、腐乳汁,胡椒粉等可口的馅料五彩纷呈,自然而然地令人馋涎欲滴,细细品尝,香、甜、嫩、滑,色、香、味俱佳。难怪人们常言道:“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品尝之余,更勾起了海内外潮人深深地惦念起汕头市来,畅谈不绝。
    悬插“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着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莆、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汁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
    澄海旧县志就载有:“端午门上插艾,用艾叶和榴花(叶)簪在头发上,可辟邪。”
    唐宋年代,潮州环境湿热,夏暑湿气交蒸,蚊虫群舞,瘴毒为灾,故此古俗忌为“恶月”更是蛇、蝎、娱蚣、壁虎、蟾蜍“五毒”蛰动的节气。悬挂“五瑞”是利用草药散发出来的阵阵芬香,以禳毒邪、祛余瘟疫,以保安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潮人清明风情谈
  • 下一篇:闹元宵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贺新年全新潮汕小品:分家(第四集)

    潮汕搞笑短剧:好戏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