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星期三)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潮汕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乡,端午节的各式粽子五花八门,而极富特色的还是
潮州潮安县的“凤凰粽”。
“凤凰粽”也称枕头粽,其他地方棕子多呈角形,唯凤凰棕却是长条形,状似枕头。其做法与用料也颇为少见。该粽纯用糯米制成,制作精细考究。要自制植物碱液,从山上采来诸如鸭脚木、埔荆之类的小灌木烧成灰末,掺入水搅匀,滤出成碱液后,再把糯米洗净浸于其中,时间要达24小时以上,使糯米变成金黄,包粽的竹叶要事先从高山上采来一种白竹之叶,经煮后放进小溪中由活水浸漂,去掉杂质,直到竹叶变得柔软无比、洁白透明才可用。
粽子的来历最早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朝的时候,糯米已经成为粽子的主要原料。而现代用赤豆、枣子和糯米混在一起的粽子做法,则是南北朝的时候就已开始流行了。
枕头粽不但营养丰富,更难可贵的是有治疗保健作用。糯米性温,具有暖胃、补中益气和止泻作用;植物碱能清除肠毒,治疗尿频,若把粽烧成炭,还是治疗小儿食积之良药。透过枕头粽,还能感受潮美食文化的精致及潮人的心灵手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