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神奇的围龙屋―――小记揭东县白塔镇元埔古寨

  在揭东县白塔镇元联村的元埔古寨,有一别具一格的民居――围龙屋,当地村民叫它“土楼”。土楼分内外2圈,内圈建一座坚固门楼,粗大的石门框上下凿有可上木栅的孔洞,设有粗厚的门板。门楣上有巨大的雕塑狮子头,怒目狰狞,使人感到其威严庄重。门两旁有一副冠首联:圆月千里照,楼台万里春。土楼只有这个惟一的出入口,门框下的坚硬花岗石板已被人踩成了凹形,据行家估计,土楼的建设年代至少在500多年前。
土楼的建筑格局
  进了楼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土坪,有几个孩子正在玩耍。环顾四周,正面(与门楼相对)是一间祠堂,雕花落地门板已油漆一新。外观,有房29间,加上门楼是30间。进入祠堂,又发现厅堂的右侧还有一间正三角形房子,门是开在厅堂一侧的,因此,全楼房间总数应是31间。厅堂呈长方形,这是土楼的惟一的一间方方正正的房间。其他的则不同了,都是前窄后宽的倒梯形。
  走进一户村民家里,可见楼高二层,屋顶上,前是9缝瓦、后是15缝瓦,即分别是3米和5米,进深12米。墙体里薄外厚,外围墙厚达1米以上,全用泥砖砌成。楼坪左侧有一口硕大的水井,泉水清澈,水质甘甜,从未干竭,足够全楼几百居民饮用。据传,古时因有水路直通榕城,有些城里人还到这里取井水回去泡茶呢。上世纪80年代前,土楼内有居民200多人。楼外围是大半个圆形建筑,共有45间房,可住300多人,现居住8户人家共30多人。每家住二三间,共有20余间房,其余的部闲置不用了。外围楼门前左右不建房屋,楼前形成一个约有二三千平方米的旷地。楼坪前有一个面积几十亩宽的巨大池塘,倒映着圆形的民居,真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土楼原是多姓居民的居住地
  元埔村围龙屋建于何年?笔者一行没能找到确切的文献资料,只在楼内邱氏公祠看到一块镶嵌在墙上的石碑,上刻着“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是元埔村邱姓始祖邱兴吾的第4代传人重修祠堂时刻立的,据此推算,1750年以前已有此围龙屋,而且需要重修了。按常识,大型土木建筑一般在建后约200年才需要修理,可推算1540年前后兴建此楼,那是明嘉靖中期,已有460多年的历史了。
  在元埔村,我们所看到村里的一些地名叫“东门”、“北门”、“当铺后”、“铁屎街”、“番薯街”、“猪仔街”等名称,“元埠圩”随着元埔前小河河道的淤塞、改道,逐渐失去当年的作用,为桐坑圩、白塔圩所代替。但是“元埠圩”见证了围龙屋建造的历史环境。也许是富甲一方的缘故,历代土匪前来打劫的很多,使村民防不胜防。这时,居住在元埔的邢、李、林、翁、罗、郭、许等姓居民,为了防御匪贼的骚扰,就协力建此围龙屋。
土楼居民多长寿
  清朝初年,有一位叫邱兴吾的客家人从饶平县元歌都(今饶平县三饶镇)来到元埔村谋生,做点小本生意,惨淡经营,逐渐积累家财。到了第4代,已发展有一定产业,其他各姓因家道不兴,先后迁出土楼,到外地谋生,把这里的房屋连同土地卖给邱姓人家。邱姓的祖居地饶平元歌都,是围龙屋密集的地方,共有300多座,用以防盗、防野兽和维系家庭利益。所以,邱姓人对土楼的修建并不生疏。他们把买得的土楼修饰一新并建了公厅,奉邱兴吾为创村始祖。今元埔村“成富公厅”之地,就是邱兴吾当年搭寮栖身之地。以后,由于人口的发展,邱姓村民又在土楼之外围建屋,形成了大半个圆圈的围龙屋。堡垒式的围龙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确实保护过一方群众的安全。潮汕沦陷时,日本侵略军常常到元埔一带扫荡、抢掠,本村及邻近不少村民闻讯都到土楼躲避。解放前夕,国民党匪军败退台湾前,来到这一带抓壮丁,许多青年在土楼躲藏,楼门一闭,匪军无可奈何。后来,狡猾奸诈的胡琏官兵采取卑鄙的诈骗手段,骗得村民打开楼门,才使一些青年被抓到台湾当兵。
  土楼冬暖夏凉,更奇特的是连苍蝇、蚊虫都很少见。楼内的居民大多都健康长寿,80年代,有一位期颐老翁邱婵泉活了103岁。改革开放后,元埔村多数村民都建了新房,有的建了漂亮的楼房,陆续搬出了围龙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西游记(第三集)

大笑西游之第三部:偷吃人参果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