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刀工与火候

一、刀工的作用与要求

  刀工是厨师根据菜肴制作的要求,运用各种刀法,将原料加工成为一定规格形状的操作技艺。
菜肴的原料复杂多样,每款菜肴使用一定的烹调方法,对原料的形状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需经过刀工处理。
(一)刀工的作用
  l.方便烹调。菜肴的烹制要求,是根据原料的选择及加工、火候的掌握和烹调方法使用来实现的,刀工处理是解决原料的加工问题的重要方面,这个环节如果没有解决,许多菜肴的烹调就难以进行。如“生炒鸡球”,需通过刀工把鸡肉切成片,并用花刀划纹,才能制成此一菜肴。
  2.易于入味。菜肴的调味,既根据原料的性质和烹制的需要,也根据原料大小厚薄。原料经刀工处理成丁、丝、片、条、块和在原料表面刻上花纹可大大缩短味料进人原料内部时间。
  3.便利饮食。原料脱骨、分档、斩件及加工成片、丝。丁、条、块等,都有着眼人们的饮食方便,如“烧方肉”。“南乳扣肉”切块的大小,正好适合饮食需要。
  4.造型美观。经过刀工处理,菜肴的片、丝、条、块,
规格一致,匀称统一,整齐美观。通过雕刻、拼摆、造型的菜肴,更需要精巧的刀工技艺,缺乏刀工处理是无法达到的。
(二)刀工的基本要求
  1.大小相同,长短一样,厚薄均匀。这样,使菜肴入味均衡,成熟时间相同,形状美观,若大小、厚薄、长短不均,就会造成同一盘菜中,味有浓淡、件有生熟老嫩及不美观等弊病。
  2.视料用刀,轻重适宜,干净利落。原料性质不同,纹路不同,即使同一原料,也有老嫩之别,故改刀必先视料。如鸡肉应顺纹切,牛肉则需横纹切。若采取相反方法,牛肉难以嚼烂,鸡肉烹制时易断碎。其次,用刀要轻重适宜,该断则断,该连则连。丁、片、块、条、丝等属需切开的,就必须干净利落,一刀两断,不能互相粘连,或肉断筋连。属花刀放花纹的,如油泡鱿鱼,生炒鸡球,则要轻力均匀用刀,掌握分寸,不能截然分开,以使菜肴整齐美观。
  3.主次分明,配合得当。一般菜肴大都有主料和辅料的搭配,辅料具有增加美味。美化菜肴的作用。但辅料在菜肴中只充当辅助的角色,它必须服从主料,衬托主料。辅料的形状必须与主料协调,不管是块、丁、条、片,以小于主料为宜。
  4.适合烹调,适应火候,方便调味。刀工处理必须服从菜肴烹制所采用的烹调方法、使用的火候及调味的需要。如炒、油泡使用猛火,时间短,入味快,故原料要切得小。薄。炖。焖使用火力较慢,时间较长,原料可切得大和厚些。
  5.统筹安排,合理用料,物尽其用。刀工处理原料,要精打细算,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慎防浪费,尤其是大料改制小料,原材料中只选用其中的某些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对暂时用不着的剩余原料,要巧妙安排,合理利用。

二、基本刀法

   刀法就是把原料加工成为烹制菜肴所需要的一定形状的运刀方法。
(一)企刀法
  企刀法也称直刀法,它是指刀刃与砧板上的原料成垂直的运刀方法,包括切、剁、砍。
  1.切。指刀刃垂直原料,自上而下切料的方法。由于运刀方向不同切法又有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滚切等。
  (1)直切。指刀垂直原料之后,笔直切下去。直切适用于加工脆嫩植物原料,如切萝卜、黄瓜及其他一般果蔬。直切的操作方法是左手指略拢,轻按原料,中指背抵住刀身,控制刀距,每切一刀,左手指略向后移,移位的大小视切料的厚薄而定,但必须保持移动均匀,使切料规格一致。
  (2)推切。适用于切比较薄小和某些易碎易裂的原料,如切玻璃肉、豆干等。运刀方法是刀刃垂直砧板由里向外推,一刀到底,着力点在刀后端。
  (3)拉切。适用于切韧性较强的原料,如切生肉丝、熟肉。运刀方法是刀刃垂直砧板,由外往里拉,一刀到底,着刀点在刀前端。
  (4)锯切。适用于切较厚而有韧性或较大而又易松碎不宜一刀切到底的原料,如切火腿、面包。运刀方法是刀刃垂直于砧板,下刀慢,用力较为轻,推拉结合,像拉锯一样,至底部才用力切下。
  (5)铡切。适用于改切带壳或使用其他切法容易碎散滑走的原料,如切蟹、熟蛋。运刀的方法是右手握刀柄,左手握刀背的前端,将刀刃垂直接在原料上,根据原料的硬软老嫩程度,量力将刀按下。
  (6)滚切。适用于圆形、椭圆形或大块不规则形的较脆原料的切块,如切茄、黄瓜等。运刀的方法是左手令原料滚动,右手随原料的滚动将刀切下。根据烹调的需要,可以切
成菱角形、木梳背形等。切成同一块形的运刀角度必须保持一致。
  2.剁。潮汕称“斫”。
  剁的应用有二个方面:
  (l)把无骨的肉类剁成泥。如制作潮州大鱼丸、潮州牛肉茸、猪肉茸、虾丸、虾胶等都要使用剁的刀法。剁有用双刀剁和单刀剁两种,也有用刀刃剁和刀背剁。剁潮州牛肉丸、猪肉丸的刀是特制的,其特点是长、重、厚。刀背厚度一厘米以上。剁肉丸时是两手持刀,用刀背一上一下轮番剁下,直至剁成泥。
  (2)剁带骨的原料。单刀操作,如剁鸡、鸭、排骨等。操作时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握刀,用力直剁下去。但运刀要他、准、得当,一刀剁断,不需补刀,否则刀口不易重合,会产生碎肉或碎骨,并影响菜肴美观。
  3.砍。也称劈。适用于加工形体大而带骨或质地坚硬的原料。砍分为直刀砍和跟刀砍两种。
  (1)直刀砍。操作时将刀对准要砍的原料部位,使用臂
力,用力砍下,力求一刀砍断,如砍猪骨、大鱼头开边等。 (2)跟刀砍。指一次砍不断,需连续数刀才能砍断的。操作时对准原料要砍的部位直砍一刀,刀嵌进要砍的部位之后,左手提起原料,刀与原料同时起落,连砍几次,直至砍断,如砍生火腿、猪头等。
(二)平刀法
  平刀法是指运刀片料时把刀放平,使刀面与砧板平行的一种刀法。可分为平刀片、推刀片、拉刀片。
  1.平刀片。适用于片一些无骨软嫩的原料,潮州话称“批片”,如豆腐及豆干批片等。操作时刀面与砧板平行,一刀到底。
  2.推刀片。适用于片一些熟的原料以及较嫩脆的原料。如片咸菜等。运刀时刀面与砧板平行,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握刀,刀刃片进原料后由里向外推动,一推到底。
  3.拉刀片。适用于片一些略带韧性的原料,如片鱼肉片、猪肉片、虾片。运刀时刀刃向里,刀面与砧板平行,左
手按住原料,右手握刀片进原料后往里拉,一拉到底。


(三)斜刀法
  斜刀法是指运刀时刀身与砧板上的原料成一定角度的一种刀法。分斜刀片与反刀片两种。
  1.斜刀片。适用于片一些质地松软或带脆性、韧性的原料,如片鱼片、角螺片。运刀时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握刀,根据菜肴烹制需要取倾斜角度和厚薄程度,刀刃向左手边,一刀一刀片下去。
  2.反刀片。常用于片一些较脆的植物原料,如片芥兰头、香菜心。运刀时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握刀,刀刃朝外,左手中指背抵住刀身,刀的斜角大小根据菜肴的需要而定。每刀一片,左手向后移动一次,并用以控制厚薄。

三、刀工处理后的原料形状

  原料经过各种刀法加工,可形成块、片、丝、条、丁、段、球、泥、粒、末以及麦穗形、菊花形、梳子形、蓑衣形、荔枝形等多种形状。下面介绍几种较常用的形状的加工
  1.块
  块是根据烹调的需要和原料的性质,用切、剁、砍等刀法形成的。块有各种形状:菱形块、长方形块、三角形块、排骨形块、梳子形块、方形块、滚料块等。块的形状与大小与烹调方法、火候、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如“南乳扣肉”。“红焖海参”用长方形块,“炊长、2厘米宽的块状,都着眼于烹调方法与原料入味。块的形状及大小也受原料影响,如“生炊肉蟹”,若蟹小,块也小,面积要切宽一些;蟹大,块也大,面积窄长。
  2.片
  由于原料有硬软脆韧之分,片的形成也有切、片等不同刀法。片又有厚薄大小及形状不同之别,一般是根据菜肴的质量要求和烹调方法而定。常用的有柳叶片、指甲片、月牙片、象眼片、梳子片、骨牌片等。以上各种片均以形取名,如柳叶片指片薄而狭长,形似柳叶;月牙片如黄瓜切成两边,挖去中间的瓜瓤之后,横切成片,状似月牙;象眼片乃指菱形状的片类,似象的眼睛;梳子片指片的一边切丝,像梳牙,另一边不切断,似梳背。
  3.丝
  切丝一般要先把原料切成片状,然后加工为丝。切丝时往往把若干片叠合,以加快速度,但要掌握均匀。丝的粗细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和烹调的需要,一般是坚硬或韧性强的可切细一些,脆的、软的较易断碎,可切粗一点。但重要的是烹调需要,如沙茶炒鸡丝,因用炒法烹制、鸡肉肉质较嫩,故鸡肉切成中丝。
  4.条
  条是在厚片的基础上切出的。条的长短大小是根据菜肴制作需要而定的。如“八宝素菜”把白菜胆切成条,长是7厘米,宽2厘米。但“玉簪田鸡腿”的辅料笋肉改条,长是4厘米,而粗是0.5厘米XO.5厘米;而另一辅料火腿,长度与笋肉一样,粗只有0.3厘米XO.3厘米。为什么这两种辅料的条切得那么小呢?这是烹制菜肴的需要,因为田鸡腿脱骨以后,要把笋、火腿、冬菇(与笋同样大小)各一条穿
进田鸡腿内。
  5.丁
  丁是在厚片改条之后再切成的。丁有多种形状,一般是方块状,其大小根据烹调方法的需要和原料性质、形状而定。
  6,段
  潮州菜对段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只是把段看为是长条形的,至于段的大小与长短则没有什么限制。段的长短,可以根据烹制菜肴的需要,用数量词加以限定。如“脆皮大肠”,经炸之后,必须改成段,每段长5厘米。
  7,粒
  粒比丁小,一般如米粒、绿豆粒那样大小,或更小一点,主要也取决于原料性质和烹调需要。粒是在丝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菜肴中,粒状原料多用作配料。粒也叫米,如姜米、红椒米等。
  8.末
  末比粒更小,通常是切成粒之后再剁碎。有些菜肴辅料形状要求微小,必须剁为末。如“清莲花豆腐”需配干贝末、火腿末等。
  9.茸
  用剁、研、压等方法,将原料制作成泥膏状,不见粒子,叫做茸。潮州菜由于菜肴原料和性质的不同,对茸有多种习惯称呼,属于甜品类大都称“泥”,如芋泥、马蹄泥。冬瓜泥、莲子泥、栗子泥等。制作方法也根据原料而定,如芋泥、莲子泥是将原料蒸、煮熟之后,在砧板上用刀面研压而成。冬瓜泥、马蹄泥则需用磨钵磨成泥。用鱼、虾剁而成的茸,一般称为鱼胶、虾胶。用以制作猪、牛肉九的茸,往
往称为肉浆。用鸡肉剁的叫鸡茸。
  10.花刀块
  花刀块是指厨师在原料上使用花刀放纹,其作用是:1.造型美观;2.易于入味;3.易成熟而保持鲜嫩。常见的有麦穗形花刀块、球形花刀块、梳子形花刀块。
  (1)麦穗形花刀块。放花刀的要求一般是深浅一致,距离相同,整齐匀称。但由于原料不同,形成麦穗形的放花刀方法也不尽相同。如“炒麦穗鲜鱿”的花刀放纹方法是:①把鲜鱿鱼切开洗净之后平放于砧板上,用直刀从头至尾放纹,深度为原料厚度的3/4或4/5,刀距0.2-0.3厘米;②用斜刀从右上角片纹,刀距1厘米左右;③改块,用刀的前尖从左右两侧划成三角形块状。鲜鱿受热之后即卷曲成麦穗状。若原料是干鱿鱼,放花刀大都从左右两角用斜刀刻纹,使彼此相交。
  (2)球形花刀块。球形花刀块是为使烹制出的菜肴卷曲成球状而使用的刀法,如炒鸡球、炒肫球。运刀方法是先把原料片开,然后用花刀横直放纹,原料受热之后便呈球状。
  (3)梳子形花刀块。梳子形俗称马齿形,潮菜常用的原料是墨斗鱼和猪腰。运刀方法是先将原料片为长方形片状,然后用直刀在一长边密密切下,另一边不能切断,保留0.2-0.3厘米不断使梳齿相连。
花刀块还有将原料锲成十字花刀的菊花花刀块;把原料用直刀顺锲一遍,再用横斜刀片成两刀一断的双片的鱼鳃形花刀块;还有蓑衣花刀块等。
  刀法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但以企刀法应用最多。企刀法除上述的切、剁、砍外,还有阳刀、阴刀之分,如阳刀斩烧乳猪和熟鸡、鹅、鸭,剁生鸡丝、熟鸡丝;阴刀改广肚、鲍鱼,切火腿片、火腿丝、火腿丁;阴阳滚刀用于研火腿末。大地鱼末、川椒末、花生及芝麻等。
此外,刀法还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及其应用,做到“刀章”均匀。

四、起肉和出骨技术

(一)光鸡起肉方法
  1.用刀沿脊背划破脊背皮,再翻转过来让鸡腹朝天,左手握腿,在大腿弯处划开皮肉,切至大腿骨的接合处,将腿的刀口向背部反折,使腿骨脱臼,然后用刀割断脱臼处的筋,再用刀压住鸡身,左手用力扯下大腿,腹背上的一层肉,也随大腿肉被扯下。用同法扯下另一只腿。
  2.鸡背向上,用刀划开左翅根部至骨的接合处,并切断筋,用刀压住鸡身扯下翅,与之相连的鸡脯肉也同时被扯下。用同法扯下另一翅膀。在鸡胸处剔下鸡小脯肉。
  3.在扯下的大腿弯里侧,沿腿骨划开一条缝,并将缝口割开。再用刀轻剁腿骨的关节,使骨节脱开。左手拿住小腿骨,右手用刀刃压住脱开的骨头,左手向左一拉,使大腿骨分离出来。再在小腿骨关节轻剁一刀,使鸡爪骨与小腿骨脱离。用同法处理另一只腿。
光鸡起肉还有其他多种方法。鸭起肉也与此类似。

(二)全鸡起骨方法
潮菜“糯米酥鸡”和“荷包鸡”都必须脱去全部鸡骨,保持完整鸡形,在鸡的腹腔内填进有关原料,因此必须掌握全鸡起骨的加工技术。其方法是:
  1.首先在鸡的颈部开一个口,切断颈骨,再将颈皮慢慢翻转,使颈皮与颈骨分离,直至肩部,翻下颈皮,斩断颈
骨。
  2.在颈肩处划一刀口,连皮带肉慢慢下剥,用小刀将肉与筋骨剥离,至两膀骨的关节露出后,将连接关节的筋割断,使翅膀骨与鸡腔骨脱离,然后将翅膀骨抽出。
  3.把鸡胸朝上,用力按压隆起的鸡胸部,继续将鸡肉向下翻剥,随时用小刀割断与肉相连的筋膜。背皮紧贴背脊骨,用小刀轻轻割离皮肉,再行翻剥。
  4.翻剥至鸡的腿部,鸡胸朝上,两手将两鸡腿向背部翻,使大腿关节露出,用刀顺着腿与腔骨的骨缝将筋割断后继续翻剥。
  5.翻剥至肛门处时,把尾尖骨割断,(鸡尾连在鸡肉上)使鸡肉脱离腔骨,再割断大肠,洗净后翻出鸡腿,将鸡腿上的皮拉到腿部,腿露出,剔去骨,再将鸡皮翻转朝外,骨骼脱出,鸡貌仍留。
全鸭起骨方法与此相同。

  火候是指在烹任过程中,根据菜肴原料老嫩硬软与厚薄大小和菜肴的制作要求,采用的火力大小与时间长短。
  火候是烹调技术的关键环节。有好的原料、辅料、刀工,公火候不够,菜肴不能人味,甚至半生不熟;若过火,叫个能使菜肴鲜嫩爽滑,甚至会糊焦。

一、火力的分类

  1.猛火。也称武火或旺火、急火。
  2.中火。也称文武火。
  3.慢火。也称小火或文火。
  4.微火。也有称弱火。

二、掌握火候的作用

  掌握火候的作用,指的是恰当使用各种火力和科学合理地掌握各种火力使用时间的长短,对烹制菜肴的作用。
  1.准确把握菜肴的火力大小与时间长短,使原料的成熟恰到好处,就可免除夹生与过火。
  2.一般的菜肴原料经加热之后部分营养成分分解,恰当使用火候,可减少其营养成分的损失。
  3.火候不够,菜肴加热达不到要求的温度,原料中的细菌就不能杀灭。掌握好火候,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4.潮州菜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准确掌握火候,使调味品能渗入,莱肴嫩滑鲜美,色泽、形状能符合要求。

三、掌握火候的条件和原则

  掌握火候就是准确地把握所烹制的每一款菜肴所采用的火力大小与时间长短。
  掌握火候的条件和原则如下:
  1.了解和把握传热方法
  烹调菜肴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热量的。因为烹调菜肴多数不是把原料直接与炉火接触、而是放在鼎里,用水蒸煮或用油煎炒,火焰通过辐射、对流使鼎受热而后通过鼎里的水、油、汽等媒介把热传递给原料。了解、把握各种传热介质是掌握火候的基本条件。传热介质有下列几种:
  (l)以水为传热介质。
  水通过对流作用,在受热后温度升高,并把热量传递给原料。水的沸点为100℃,原料在沸点下开始成熟,一般煮肉片汤、鱼片汤在沸水中投下原料,搅动几下即熟。蔬菜在受热之后,其所含的维生素C则会逐步遭受破坏,故烫菜宜在水滚之后投人,且时间要短,以减少维生素C损失。
  (2)以油作传热介质
  油靠对流作用传递热量,油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比水高得多,炸、油泡用的油,油量大,需从油受热后在鼎中的状态与变化来判断油温的高低。一般认为:三四成热的低温油,油温为90-120℃,油面泛白泡,但未冒烟。五六成热的中温油,油温为150-180℃,油面翻动,青烟微起。七八成热的高温油,油温为200-240℃,油面转平静,青烟直冒。不同油类,其发烟点略有差异。
  (3)以盐。砂粒为传热介质
  盐和砂粒以传导方式传热,其热容比油大,释放热量的时间长,但因为它不能像液体那样对流传热,受热不均匀,故用它传热必须不断翻动。潮汕炒带壳的板栗(厚力)与带壳花生,就采用砂粒传热。
  (4)以蒸气作传热介质
  蒸气传热是利用水蒸气的对流作用传热。由于蒸笼的密封,蒸笼内气体压力高于大气压,使水蒸气的温度略高于水的沸点,食物易软烂,营养素流失少,并能保持原汁原味。
  2.参照各种烹调方法掌握火候
  炒、焯必须用猛火。一般炒、焯的原料都比较小、薄,加热时间短,猛火使烹制菜肴香脆松软。
  炸、焖大都先用猛火,后转中火或小火。但由于原料的不同,火力也常有变化。
  h、煎、焖、炖、卤等多用中火,或先中火后转慢火。有时开头用猛火,但往往时间很短,有的是用猛火把汤汁烧滚以后即转人中火或慢火。
  用烹调方法掌握火候只是一种参考,因为火候的控制主要还是取决于食物的性质、形状和烹调要求。有的菜肴采用的某种烹调方法,使用的火力大小与时间长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根据原料的性质特点、大小、烹制要求掌握火候
  (l)根据原料的性质特点掌握火候。菜肴的原料复杂多样,不同原料以至同一原料均有硬与软、老与嫩的差别,其成熟所需的热量也千差万别,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原料的性质特点,才能准确掌握火候。
  (2)根据原料的形状、大小掌握火候。菜肴原料的形状有大小之分,火候的掌握除了根据原料的质地硬软老嫩之外,还要看原料的大小厚薄和形状。据有关资料介绍,一块重1.5公斤左右的牛肉放在沸水中煮一个半小时,其内部温度才有62℃;一只2公斤左右的火腿,放人在冷水中逐渐加热,当水温升至沸点(100℃)时,火腿内部的温度只有25℃左右。
由于大块的原料内部受热慢,因此加热的时间要长,使用火力也适宜用中火与慢火。若用猛火,易使汤汁烧干;若用油炸,则会造成表层烧焦而内部夹生的不良后果。
   4.根据菜肴制作的要求掌握火候。菜肴制作一般都要求色香味形俱佳。
  “色”的好坏,对人的心理与食欲,都能产生影响。美丽鲜艳的颜色,不仅令人赏心悦目,心清愉快,且能刺激人的食欲。潮菜以自然色为美,绿色的菜肴要保持绿色,不能过火。油炸菜肴一般要求金黄,所以要掌握好火候,着火太猛或控制时间不好,变成褐色,就大大逊色了。
  “味”与火候关系甚大。不够火不出味,过火则走味。
  “香”有清香、浓香、醇香等多种。油炸、烧烤、煎炒。h、焖的烹制过程,往往就已浓香扑鼻。但只有火候适宜的食品,才会有纯正的香味。
  “形”指原料的形状和菜肴的造型。形美和造型精美的菜肴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且具有诱食力。“形”大都与刀工、火候掌握有关。有些原料经花刀处理,通过加热形成球形、花形、扇形等,若火候掌握不当,就会变形。例如“焖如意鸡”若火太猛或时间太长,鸡肉就会收缩变形。要想得到美观、匀称、协调的造型,都必须注意准确掌握火候。

 

995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三集)

潮汕故事剧:变色龙(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