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澄海的灯谜

    潮州府辖下的澄海县乡间猜谜风俗十分时尚,流传最广的猜哑谜故事,如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溪南东岱美村举子陈春英上京赴试以“束带立于朝”文题猜中徐宗师的动作谜得中解元,后成进士的传说。“陈春英上京应试无字卷”、“阿楷伯画谜代家信”的民间传说家喻户晓。尤其是潮州畲歌格调的童谜及俗谜口头流传更广,民间育儿习俗中就已经有家庭主妇用童谜给幼儿作启蒙教育的游戏活动。据清代康熙和嘉庆《澄海县志》记载:“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令猜者什百为群,曰灯谜。”其猜谜形式更衍延了宋代临安“司鼓引猜,曲乐助兴”的先朝遗风。以鼓点指挥,先报谜号,再报谜目和谜底;每唱完一句击鼓一声,要是猜中了,便响二鼓,表示“中中”;再解释谜意无误,则三声鼓响,意谓解答“通通通”。这种欢快有序、文明礼貌的独特猜射形式,除当年华侨带至海外保留至今外,国内其它地方已不可见,但在潮汕澄海一带仍然盛行不衰。
     此外,澄海民间旧时还盛行有猜谜母,中“状元标”的民俗。谜台之上一则重奖悬赏的高难度谜作如被某人猜中,即高擎“状元及第”标旗,披红挂彩荣归,并将主持下次谜会,成为新擂主。这种民俗与台湾高雄“灯猜头”的民俗相近,有其必然的传承关系。
    早期的澄海灯谜因谜体局限于方言区域而未能远播,直到后来“外江谜”的传人,这种以字义代切与字部拆合,本官音为主,称为“正宗谜”的中原谜法,融合了本地民间方言谜语,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澄海灯谜,并大量吸收外地创作方法,而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目前所使用的创作体裁有会意体、离合体、象形体、谐声体、假借体、别裁体六类,白描写真、顿读别解等20多个法门,“卷帘”等40多个谜格,印章谜、画谜、哑谜、实物谜等20多个谜种,使用的谜目也有近百类数百项,形成了一整套具澄海特色而又全国通用的比较完整的创作体系。
    澄海乡村最早邀请邻县及福建谜友来澄会猜的谜会,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在莲阳乡举办的灯谜会;最先采用函猜形式的是20世纪20年代樟林乡“四并斋”谜社,每次猜射活动由谜社公布10则谜文,招引各地谜友投帖函猜,奖品丰厚;最先采用笔猜形式的是20世纪30年代樟林乡树础学校举办的笔猜会。
    澄海灯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已有300多年,从民间自发到形成体系,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并流传至东南亚华斥社区,出现不少杰出的谜艺人才。谜书著述也传抄不少,如《文虎丛谭》、《湄江春灯录》、《文虎合璧》等等。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贺新年全新潮汕小品:分家(第四集)

潮汕故事剧:混战六合彩(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