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州锣鼓馆

     潮州大锣鼓,驰名海内外。演奏潮州大锣鼓的团体,从前称为锣鼓馆,又称“馆头”。
   潮州锣鼓馆,源远流长。据民间文字记载,农民军吴忠恕围攻潮州府城时,已有锣鼓馆中人上城协助官军防守,被称为“七坊义民”。由此可见,在清代咸丰四年(1854)以前,锣鼓馆就已存在。
   在清代,本城有七间锣鼓馆,其中有五间是依附于官衙的。它们是:
   镇衙馆,馆名古松轩。是潮州镇总兵衙门的锣鼓班。
   道衙馆,馆名仁和轩。是惠潮嘉分巡道衙门的锣鼓班。
   府衙馆,馆名义英轩。是潮州府衙门的锣鼓班。
   县衙馆。(馆名缺)是海阳县衙门的锣鼓班。
   中府衙馆,馆名永胜轩。是中营衙门的锣鼓班。
   依附于街坊的有二间,它们是:
   真君宫馆,馆名永义居。(和睦坊)
   长养馆,馆名古蓬轩。(长养坊)
   民国以后,潮州城锣鼓馆的数量有了变化。县衙馆因地狭、民穷而财源不足,只好自行散馆,其地盘和人员分别依附于镇衙、府衙、中府衙三馆。
   民国初年,在生融坊境内,出现一间锣鼓馆,俗称城顶馆,馆名聚英轩。以广济楼的匾额“东为万春”四字作为灯笼的标帜。在此时间前后,从镇衙馆分出察院衙馆,馆名蓬仪轩。从府衙馆分出岳伯亭馆,馆名集毅社。至三十年代初,从镇衙馆又分出一个新馆,馆名义英轩。
   经过这一番消长之后,潮州城里有锣鼓馆十间,加上南门外的顶馆,馆名老聚英轩。东馆,馆名群英轩。下馆,馆名和英轩,合上共一十三馆。
   参加锣鼓馆的人,民间称为“馆头人”。入馆时要成批到竹竿山关爷宫结盟。
   新馆员聚集到一定人数之后,馆中就延请武师前来教拳,以充实力量。
   馆中头面人物,称为“头佬”。以财雄势大者任之。
   潮州锣鼓馆都依附于官绅,受其控制利用。军阀统治时期,潮安县商会曾在各馆中招集年力精壮分子,组成潮州“商民团练”。七・七抗战之后,在广东第五团管区征兵机构)组织下,各锣鼓馆都成立“抗日大刀队”。其任务仍是上街巡逻。潮州沦陷期内,日伪警察局局长范燮(绰号大头范),将各锣鼓馆组织为一支替日伪守夜的队伍,称为“义勇警察队”。以一馆为一组,按馆排列,排成“十三组”。此后,十三组之名,遂被世人作为锣鼓馆的替称。抗战胜利后,蒋记警察局又以馆为单位,每馆一队,称为“巡逻队”。
   潮州城馆头人在扰民害民方面,概括来说是恃强凌弱,恃众暴寡,敲诈勒索,强买白食。看霸王戏,卧尼姑庵。还有开赌场,吸鸦片,引诱良家子弟坠落等恶行。其较大罪恶则有政治上陷害或被权势收买当杀手等。
   各锣鼓馆在相互关系方面,也存在不少矛盾。因利益关系或个人私怨而打架的事,不断发生。越界看戏,纠众斗殴之事,也时有所闻,唯全馆性大械斗则较少,这同各锣鼓馆间的互相牵制,略似“远交近攻”的策略有关。加上全城军警林立,起着监控作用。
   潮州锣鼓馆又是鼓乐团体,对发展潮州大锣鼓有相当大的贡献。
   演奏潮州大锣鼓,难免与神事活动有关。每年春月潮州城游神,轰动潮汕各县和海外侨胞。
   潮州各班大锣鼓游行演奏时,三面大红呢标为前导,标上黑呢大字,分别冠上馆名和本境神庙名称。大标后依次为铜锣八面,大钹二对,大鼓、唢呐居中,管乐弦乐、大锣深波随后。若遇夜间,大标头系小灯笼,还有成对小灯笼上书馆名,配上火把若干支,气势恢宏。
   每年春月三次游神,是潮州大锣鼓大检阅、大较艺的场合,特别在“上府”(指府衙)和出入东门时,各馆好手云集,精英齐出,名鼓师、名乐师亲自带队演奏,全城的大锣鼓迷或夹道而观,或尾随不散,体现潮州城里人对大锣鼓的爱好历久不衰。
   各锣鼓馆于每年冬季,就得请各鼓师每晚在馆内教练大锣鼓,牌目有“掷钗”、“六国封相”、“追舟”等。学艺者勤学苦练,名鼓师严格授教,一丝不苟。全馆上下,都尊称为“先生”。潮州城大锣鼓有高度的演奏水平,是授艺者的严格和学艺者的认真两者的结晶。
   潮州锣鼓馆于建国后镇反时解体,大锣鼓有过一小段时间的沉寂。但是,大锣鼓在城郊各村和潮安县农村,都有深厚的基础。意溪许裕兴先生(县政协委员)在农村就有很多高足,成为大锣鼓的接班人。
   不久,本城大锣鼓赴省演奏,由名鼓师丘猴尚司鼓,名乐师陈松领奏(两人均市政协一、二届委员),得到苏联歌舞团的好评,认为以鼓点指挥音乐,是一大特色。华南文工团也派员到潮州学习大锣鼓的演奏,并谱成五线谱,再一次为其生色添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本田偷情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