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王嘉忠与蜈蚣桥

    在澄海城城北大巷头与城北城隍头,从前横隔着一条三川溪。三川溪上原有一座蜈蚣桥,把大巷与城隍头连接起来。1922年“八・二”风灾,澄海损失惨重,民众流离失所。灾后,各地侨踊跃帮助救灾,海外侨胞乡亲捐款折合银洋20多万元,创建便生医院(今市中医院与妇幼保健院原址)。医院邻近蜈蚣桥,面向三川溪。
    1939年6月29日(农历五月十三日),日军饭岛部队300余人攻陷澄城,设司令部于便生医院。接着,一连3天,疯狂杀戮无辜。蜈蚣桥尸体杂陈,河水成碧。澄城民众惨遭杀害,有名可考查者达700余人。蜈蚣桥因一场大屠杀而闻名潮汕
    蜈蚣桥原名王济桥。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知县王嘉忠建造。
    王嘉忠,字全吾,浙江东阳县举人。县志说他秉性贞亮正直,不依附权贵。起初任平远知县,继而以贤能调任本县知县。他在澄海期间,革除弊政,崇尚节俭,士民乐受教育。后调升大理评事离澄,百姓为他专门建了王祠。
    王嘉忠为澄海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举其大者有二,一是委托邑人王天性编修澄海县第一部县志。尽管这部县志佚失已久,但它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座标,使后来的编志者有了参照体,其内容也便薛分保存在其他县志中。
    第二件事便是修浚三川溪。三川溪原是韩江一段支流。首任知县周行为澄海县城选址,看中辟望村,其实正是看中这条三川溪。当初踏勘城址,众人主张把三川溪作为东护城河的一部分,让县城偏向西面,因西面地广。周行却力主把三川溪圈在城内,城外另挖护城河。邑人陈元勋《王济川记》引周行的话:“辟望之胜,以有三川也……,城之民居,分列一水中流,允为孕秀发祥之地”。这样,三川溪把澄城分成两部分,通过水关,连接护城河,可以通舟楫,防盗寇。一条三川溪,使澄城显得灵气飞动。
    王嘉忠在澄海置县30周年莅澄。三川溪虽在此前由潮州府同知王懋中进行疏凿,并架设木桥,但很快便淤浅,木桥岌岌可危,水关也过于狭窄。王嘉忠于是着手修浚三川溪,挖深河道,两岸砌石墙,扩大水关门洞,使粮船顺利通过,以利于备战。两处木桥均建成三孔石桥,水关外还建另一座。这样,王嘉忠在澄海建了三座桥,两座在城内。为纪念王君为百姓做事,大家把三川溪更名“王济川”,蜈蚣桥定名王济桥。百姓则习惯称为外新溪、内新溪、新溪乾。新溪者,新修的三川溪也。至于为何称为蜈蚣桥,询之老者,说是原桥面有栏杆,远看像蜈蚣足,王济桥像条翻肚的蜈蚣腾跃在粼粼的水波上。不过,从理论上讲,“蜈蚣桥”其实是桥梁学的术语,指建筑上采用蜈蚣结构的力学原理。是否如此,还待进一步研究。
    王知县建的另一座石桥叫龙潭桥,又名玉川桥。为何叫龙潭桥?因为古代的龙潭寺范围很广,西面临近三川溪,龙潭桥也便建在龙潭寺旁。后来因建设需要,尤其是民初辟建鞋街,龙潭寺多次向东后退,龙潭桥和龙潭寺便隔着一个“四水归头”了。
    龙潭桥头原有店铺多家,十分热闹,后来失火,故百姓又把龙潭桥称为“火烧桥”。
    三川溪是1952年填平的。蜈蚣桥和火烧桥,这两条在澄城历史上存在360年的石桥,也同时被拆除。内新溪建成市场建成小公园,小公园也于“文革”时期拆毁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河洛遗韵
  • 下一篇:潮州菜的历史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卖报纸-2011贺岁片

    潮汕搞笑短剧:假正经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