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蔫鱼无蔫脯




  潮汕俗语“蔫鱼无蔫脯”中的“蔫”字,潮州音读“央”,本义是指花草失去水分而枯萎,引申为鱼肉变质不新鲜。脯则泛指食物的干制品,如萝卜干叫菜脯,猪肉干叫肉脯。“无”这里是没有和较少的意思。因此,本俗语是说,晒干的鱼脯不会像鱼那样容易腐败发臭。相类似的俗语还有“蔫肉无蔫月劳”,是说猪油不会像猪肉那样容易变质。

  但是,“蔫鱼无蔫脯”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半句,叫“蔫禾埠无蔫姹嬷”,只是流传不广而已。

  在潮汕方言中,“禾埠”的词义是指男人,但写法和词源似乎至今还没有定论。刘尧咨《说潮州话》假设了二种来源:一是“大夫”的音转,一是“打铺”的音转。第一种假设的依据是潮州话保存了很多古汉语,常将父亲称为“大人”,将公公称为“大官”,婆婆称为“大家”,后两种称谓的“大”字潮州音均为“禾”。“夫”则自古以来不但指丈夫,也指成年的男子。

  第二种假设也是符合生活实际的。《说文解字》曰:“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男子汉嘛,种田起厝这类粗重活本来就是“阮打铺人”的份内事。而闽南和台湾也多将“禾埠”称为“查埔”,有方言歌《查埔人的心情》这样唱:“为幸福的人生,认真打拼不敢停。”

  与“禾埠”相对应,“姹嬷”则是妇女的通称(闽台称为“查某”)。从字源上看,“姹”与“g”是相同的,故《说文》曰:“g,少女也。”《后汉书・五行志》也有:“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所以用“姹”来称谓妇女是有根据的。“嬷”,潮州话读“亩”,作妻子解。古人认为已婚为妇,未婚为女,但后世多没有这样严格区分,潮语也只是将妇女通称为“姹嬷人”,将少女称为“姹嬷囝”。

  在特殊的情况下,“姹嬷”还可以被当成是妓女。俗语“食糜配菜脯,俭钱嫖姹嬷”,就是专门讽刺那些平日省吃俭用,暗地里积蓄钱财用于嫖宿妓女的好色之徒。正是这一俗义,才限制了“姹嬷”这一方言词在正式场合的使用。在台湾,假如要将妓女称为“查某”,往往要用“赚食查某”来限定,以示与普通妇女的区别。

  回到俗语“蔫鱼无蔫脯,蔫禾埠无蔫姹嬷”上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惊诧地发现,这句俗语其实是以鱼和鱼脯为喻,讲述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社会境况和际遇。原来女人和男人的命运是不同的,男人就像鱼一样,会蔫哈变臭,所以男人们应该努力奋斗,争取改变宿命。女人虽然像鱼脯一样,无所谓蔫或烂,反正只要她愿意,总会有人要。但是,“姹嬷”一词是有双重含义的,是做自立的妇女还是沦落为妓女,关键也在她自己。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本土电影:钦潮传

潮语特别版《康熙微服私访记》-华龙潮汕网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