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普宁・英歌迎春,消防官兵跳起了英歌舞




乡俗寻乡留住乡愁之一―盛会

  省内多地祠堂成新春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盛事的大舞台

  何谓乡愁?对于广东人而言,那盛况空前的祭祖典礼,那传承千百年的民俗,还有那镬耳大屋内传出的悠悠墨香,都是人们对于乡愁最形象的记忆。新春佳节之际,记者在广东各地采访发现,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盛事盛会不断,新会林氏家庙的传统祭祖大典还登上央视。而顺德逢简则在百年祠堂内建起书画院,使美丽水乡又添墨香。

  文/记者严建广、陈杰、陈正新、曾毅、徐靖 通讯员林生惠、杨继斌

  【新会・祭祖大典】仪式延续数百年

  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春特别节目《中国年俗》以新会石咀林氏家庙为背景,拍摄取景,反映中国传统新年祭祖习俗。

  林氏家庙是一间有270多年历史的古老大宗祠,石咀林氏家庙延续传统的祭祖方式,祭祖时,宗亲们要穿长衣马褂戴帽,通过三磕头、讼读祭文、上香、敬酒等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80岁的石咀村民林健南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听族人说,因为林氏家庙是祭拜披公的宗亲大祠堂,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的广东状元林召棠曾专程到石咀林氏家庙祭祖,“吴川至今仍流传着他当年祭祖时题的一副对联,"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公叔;崇山宗,岐山支,山山叠出是宗支"。”

  【汕头・民俗盛会】国家级非遗亮相

  大年初一到初五,首届潮汕民俗文化展示周在汕头中山公园亮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潮州大吴泥塑第23代传人吴光让特地从潮州赶来参加展示周活动。他现场为其尚未完工的作品“王茂生进酒”进行“穿衣”的工序,压、捏、贴、塑。

  【顺德・笔墨飘香】祠堂助水乡重拾书画传统

  在拥有近百座古祠堂的“中国最美村镇”―顺德杏坛逢简,则用另一种方式,来存续人们对祠堂的记忆。记者昨日从杏坛镇政府了解到,杏坛将2014年新春书画优秀作品展放到了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和之梁公祠内举行,书画展从1月25日一直持续到2月14日。

  “和之梁公祠”是逢简四大家族“刘梁李黎”中“梁姓”的大祠堂,在逢简村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建于清光绪年间,其规模宏大,工艺超绝,村中老人介绍,“足足30年才建成”,至今已超过百年。2012年顺德区镇村三级政府一起合力启动和之梁公祠修缮工作,耗资数百万元,相关工程在去年国庆节前完成,立刻成为水乡逢简新的景点;而对于逢简村民来说,和之梁公祠的“复活”,还有另外一个重大意义,就是“逢简书画香”又能飘回来了。

  杏坛历史上人文鼎盛,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分别出过状元黄士俊和梁耀枢,还出过如李子长、苏仁山、黄节等书画大家及著名学者,逢简历史上就有祠堂私塾传授儿童书画的传统,正是由于这个传统,杏坛镇政府与逢简村委共同决定,恢复和之梁公祠书画院的历史功能。

  “我们的书画展也一直持续到元宵节那天,相信那天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前来参观,重拾水乡的书画传统。”书画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活动以后每年春节都会举办下去。”

  【普宁・英歌迎春】消防官兵跳起了英歌舞

  具有浓郁潮汕风情的普宁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传承300多年,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大年初一,20支英歌队伍完成了广场表演后,分成3路深入普宁市区各地进行巡演。

  普宁下架山镇咸寮英歌队总领队陈洪民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英歌队历史悠久,1953年曾进京表演。目前村里的英歌队有100多人,村里非常重视,专门拨款20万元支持队伍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现场,不少春节期间依然战斗在一线的消防官兵们也身穿迷彩服跳起了英歌。表演队伍里的另一个亮点则是普宁泥沟少儿英歌队,这支英歌舞队里最小的表演者只有7岁。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新会林氏祭祖登央视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叫人

潮汕故事剧:鬼子进村(华龙影音打造-全场高清视频)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