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资政第(从熙公祠)(3)


    从熙公祠的外观,重点突出了凹斗门楼的处理,抬高了门楼部分屋面,增加了一对垂脊和戗脊,使两坡硬山顶屋面有起伏的变化,形成气势恢弘的艺术形象。凹斗门楼为三门式,中门前置有精美石鼓一对,门首横额刻“从熙公祠”匾额,门楼立一对整石雕刻的起柿花鸡心线四棱檐柱,下有花篮础。檐柱做工精细,磨制得光滑如镜,棱角线条精确相间。柱上横梁悬有剔透玲珑的倒挂石雕花篮,花篮层次复杂,雕工精致,篾条清晰可见。马面梁架装满了各种内容的镂空石雕饰品。螃蟹斗座,用圆雕螃蟹造型,其双螯大而有力,紧夹芦苇,旁衬水草及浪花。此蟹为母蟹,腹甲饱满逼真,似怀卵欲生,足见艺人观察细密,写实风格的雕工之高。龙虾斗座左右有两座,成双成对,一俯―仰,栩栩如生,活泼象。虾须雕刻精美,刀刻成线,由数道合而为一,旁衬同样有水草,刚中有柔,被雕刻得如此逼真传神,可见艺人构思之巧妙。柱与梁的交接处分别雕刻有鳌鱼和花鸟雀替。鳌鱼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其形似龙、好吞火、好风雨,能背负蓬莱之山于海中。潮汕人将它常塑于祠堂梁架下,此鳌鱼一爪紧握书卷,一爪紧握如意。艺人用通雕技法,将鱼须于海水雕刻成线状,镂雕精细,玲珑小巧,意在勉励人们要勤学上进,祈望有朝一日能考中状元而独占鳌头。花鸟雀替,取材于日常小景,如白鹭戏荷,取材于乡野荷塘小景:那生势旺盛的仰天荷叶,绽放的荷花,悠闲觅粮的白鹭,使得怎个作品野趣盎然,其雕刻之精细,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广为人知的嵌在门楼墙上的四幅石雕挂屏,不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虫鱼,都透出一种勃勃生机。其工艺的细腻精美,为晚清年间潮汕石雕艺术之极致,堪称一绝。
    门楼南面有石雕挂屏“士农工商”,屏上有25个人物,旁衬有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从上至下,用S形构图,刻画出一幅士农工商的社会生活场景。各式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都丰富多彩。人物手中的各种用具,如锄头、扁担、罗伞均写实表现,透空镂刻,层次分明。特别是屏中的牧童牵牛,那根紧拉的牛绳有10厘米长,直径只有4毫米,镂空雕刻、绳纹清晰,可见艺人技艺之精,令世人倾慕叹服。潮汕民间传说的“一条牛索(绳)激死(气死)三个师傅”的故事就是出白这里。
    门楼北面有石雕挂屏“渔耕樵读”,屏上同样有25个人物,分别刻有驾舟撒网、牧童农夫、樵夫担柴、士子上山、策马人宅、童子拜先生、弈棋等内容。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展现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布局巧妙,能在有限的画面上以通雕的形式表现出这么多的人物、场景。其中驾舟撒网的渔网,网眼疏密有致,网线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正面的“百鸟朝凤”和“鱼虫花鸟”两幅挂屏,造型生动、层次分明、疏密有致、有主有次,可谓极尽精雕细刻之妙。如果说祠堂的凹斗门楼是石雕的世界。那么走进祠堂里面就是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画的世界,在这里,祠堂的梁彩绘全部采用五彩和红、黑漆面描金漆画,其下镶嵌着琳琅满目的金漆木雕。这些金漆木雕与众不同的是它较少采用传统的历史故事和戏剧人物,而是大量采用珍禽瑞兽、花果虫鱼以及世俗风情,将世间日常所见所闻雕琢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人们在这里可看到民间艺人的选题非常广泛,不论是狮子、凤凰、飞禽走兽,还是鱼、虾、蟹水底动物,都成为民间艺人的选题对象。同时世俗风情、人间百态也都被搬到梁上加以塑造。更为生动的是将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山茶、芦苇和苦瓜、香橼等花卉果蔬进行雕琢,升将喜鹊、鹭鸶、芦雁、蜻蜓、秋蝉、蚂蚱等穿插、点缀其间。其形象雕琢得尤为细腻传神,花卉果蔬圆润丰盈的质感,鸟儿、小虫活泼自然的动态尽显,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金漆木雕不仅仅是生动写实,而且再现了现实世界,同时民间艺人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切自然景物、生活习俗、喜好,都通过这些木雕作品巧妙地融汇并表现出来,做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借以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对未来前程的祝愿。如琶:瓜为蔓生植物,又有结籽多、藤蔓绵长的特点,藤蔓之“蔓”与“万”谐音,被视为吉祥物,寓意万代绵长,民间艺人以之表示子孙繁衍,生生不息。鹭鸶的“鹭”与“路”谐音,“莲花”与“荣华”谐音,将莲花与鹭鸶组成“一路荣华”,寓意吉祥常临、富贵两得。用喜鹊、梅花象征“喜上眉梢”,用三只绵羊和太阳,表示“三阳开泰”,等等。此外梁上的弯板全部艺术化地做成书卷形式,并安排老鼠、花果配在其中,绘上描金字画,处处流露出朴拙天趣,显得寓意深长,独具匠心。在这些木雕上,民间艺人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通雕多种传统技法,作品细腻逼真,生动地再现了自然景物的千姿百态,充分展示了潮州木雕纤巧细腻、饱满繁复、玲珑剔透的艺术特色,令人赞不已。在这里为了追求美轮美奂、变化多彩的效果,民间艺人还将梁上的彩绘有的用红漆描金,有的用黑漆描金,彼此相间套用,使人们观赏起来既有金碧辉煌又有红黑色彩变化的感觉,给人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民间艺人通过这细致入微的雕刻和娴熟高超的贴金工艺,把祠堂装点得精致、堂皇,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祠堂处处可见绚丽斑斓的雕绘之美,从一刻一画、一景一物中,充分展现出晚清潮汕民间工艺的极高的艺术水平。
    祠堂的前厅采用前、后檐柱,加上门槛墙和金柱形成“四柱”十一桁柱列式梁架。为了避免人们跨入门内有踩踏脊桁的感觉,将前厅梁架处理为“假屋做”,也称为“双栋”,即使前厅内视的脊桁内移,上面采用抬梁式梁架。拜亭采用内、外四柱,八柱落地,九桁式,用双狮、双凤驮斗。大厅采用六柱落地、十五桁式,中槽为“三载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抬梁式梁架,脊下用子孙桁架连接脊瓜柱,加强了上部连接的稳定性,整个构架营造别致、排列有序、结构合理。大厅地面全部铺上精美的大理石板,当年也是相当豪华的设置。整个屋面还镶嵌着富有潮汕特色的精美嵌瓷,拜亭采用博古图案,庑廊用花鸟装饰等。笔者十多年来,多次前往观看,至今还感觉看不够。在这期间,每当前往,常常为之赞叹不已。同时也为祠堂部分精美木雕惨遭偷盗,深感可惜。几年前,维修期间大厅下凤凰飞罩和部分木雕被人偷盗,至今下落不明;2006年11月29日凌晨,大门两侧横梁上方左右对称的两条镂空石雕又被窃贼偷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笔者在第一时间报料,在《广州日报》刊登被偷石雕照片。所幸的是,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警方于2007年1月侦破此案,成功追回这两条镂空石雕。
    潮汕人早年漂洋过海,外出创业,发家之后,讲究叶落归根,如果不回祖上建厝,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建祠堂、起大厝,不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事,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清乾隆年间,潮汕社会日益繁荣,文化进步、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全面发展,清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加上当年主人在建祠堂时不计时间,不惜资费,追求尽善尽美,力求精致豪华,才使今天的我们能看到琳琅满目的金漆木雕和彩绘描金漆画将这座祠堂装点得如此富丽堂皇。那出神人化的镂空石雕装饰更令人叹为观止,从熙公祠的确是晚清潮汕民间建筑的瑰宝。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调解员卿姨-2011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与发廊妹(第一集) 2010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