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宋帝m逃亡岭南

       相传宋帝m被元兵追赶,来到广东省揭阳县蓝田都五经富乡,太傅张世杰、丞相陆秀夫勒马遥看这里,水绕山环,风光如画。立即下马,深入乡间,向长老询问奇峰峻岭的名字,得知:有的叫虎峰,有的叫猴子凸,主峰却叫龙颈山,山溪名为龙江河。张、陆两臣异常欣喜,斟酌道:“主山、主水、均以龙字为冠首,龙乃真天子,无疑的此地正应好兆头。”遂打定主意,要在这里鼎足建都、辅助幼主,安邦定国、击灭元兵、收复江山,选择在坡头村筑为京城。消息传开,三军振奋,百姓欢腾,纷纷自动拿着锤钎、绳秆、上高岭去打凿石块。准备采运来建造城殿,此事感动了千山万岭的山大神和土地神,日夜搬移来许多奇石,以助张、陆,建都。第二天,年仅七岁的赵m,忽见百十座山峦的大石,纷纷向坡头村寨移动,觉得非常生趣,就嘻笑着:“噫嘘,大家看石头无人扛,却会动会行。哈哈,快,快,快!”经他这么一说,山大神和土地神一齐死卖力气,扛着石头、加快速度,往前赶来。童稚无知的宋帝m,觉得十分好玩,随口说出一个“停”字,众神听从圣旨,立即卸肩放下。于是石头再也不会动了。以后京城没有建成,却至今在坡头村周围的郊野、岗岭留下千千万万块奇岩异石。
      宋军队在五经富安营扎寨时,许多兵土为给小帝君添美味,下龙江河去捕捉鱼类,抓起许多肥美的鲫鱼,放到锅里煎,刚煎到半熟时,探卒飞马来报:“元兵铁骑越过盘东南塘山,穿过白塔圩,登上猴子凸,正杀将下来!”张、陆两臣,马上下令将土:向龙颈山撤退。那时,还在锅里的鲫鱼正好煎得半熟,烧赤了一面,幼帝说声:“把鱼倒回溪去让它再活。”军士赶抉把鱼倒回龙江溪。果然所有的鱼全部重新活游起来,但这些鱼却变成一面赤一面白的“火烧鲫”。从此潮汕的江河就多了一种火烧鲫的鱼类。
    张世杰护着幼主先行,陆秀夫殿后指挥宋兵,跟元军且战且退,在龙颈山口血战一场,牺牲了不少将士,后人在此立碑纪念,碑刻着“励泉”两字。当年,宋帝m一行,来到七魂山下的陡壁边,前面山道崎岖,后面追兵阵阵,旁侧又是湍急的山溪涧,真是危在旦夕!幸好时近黄昏,元兵停止追击,张、陆即命令士兵,星夜砍竹作筏,载着幼主安全渡过山溪,逃进深山密林。后人称这个地方为“张陆渡”。
    再说,宋帝m一行人,历尽艰难,来到崎峰耸翠的大北山,前面又是一条怪石嶙峋、急流直下的山溪,上有秤钩潭,下有龙潭崆,面对那势如万马奔腾的溪涧,如之奈何?却又使张、陆俩臣为难。忽然,一条长达数十丈的奇石,形象蚂蝗(俗称蝴蜞)一样,骤然间从高山向下伸展移动,爬到山溪涧边,据说又是当地山大神暗地移动大石,欲为幼帝架桥渡涧,但当时这条蚂蝗正要移动伸过溪涧上面时,给年劲无知的赵m看见了,他大惊失色的哭喊:“哎呀呀!这是什么大虫?我怕,我怕!唔,我不要它动,我不要它动!”给他这么一喊,石头立即停止移动。至今仍然斜倚卧在山溪之畔,后人便叫它“蝴蜞石”。当时,面临危境,还是老臣张世杰出谋决策,命令士兵砍树架桥,但是溪涧底层全是花岗岩石,桥板做好了,却无法打桩。陆秀夫即叫土兵跳下河去,浸在深齐脖颈的急流中,用手高擎连接着的木桥,让幼主和随从人马通过。在搭这木桥通行时,不少军勇被急流冲走,倦进龙潭崆淹死了,后人为纪念先朝忠臣将士的节义,把这条山叫做“瓢河”。宋帝m等过桥之畔溪,以后建了个寨叫做“瓢河寨”。
    宋帝m等过了瓢河,攀上河婆北面的良田山区。此处,高山更加峻险,在爬登千米之峰时,七岁幼主由军土背着。因为那里高山密林,古树藤蔓、荆棘丛生,突然赵m戴的皇帝帽碰着枝桠,被钩挂住了,他失声叫喊:“哎哟!我的帽呀,这是什么地方?那样难走”。张世杰听了马上把皇冠取下来,戴还给他,并且感慨地随口应道:“这里叫钩髻f吧!”再往前走,羊肠山径,愈更崎岖,真是寸步难行。忽然背幼主的军士,因疲乏过度,脚下一滑。摔将下来,掉在良田河畔的悬崖陡壁之上,下面却是万丈深潭,幸好小皇帝被一丛山柑树拦住,不然就会丧身于山坑深潭中。当时陆秀夫急忙爬下崖畔,抱起幼主,谁知,宋帝m的绣袍却被刺尖钩住了,结果扯破了一角袍裾。小皇帝又喊道:“这是什么树?也想穿龙袍呀!”虽然是在战乱逃亡之中,张陆随臣和部下将士,都被那小帝君的话语逗笑了。此后,当地人把山柑树作为穿过龙袍的名贵之树,精心制成旱烟管,视为奇珍异宝,价值很高。宋帝m掉下的石崖也就称为“天子壁”。
    以后宋帝m等向长乐县、永安县,又给另路元军截击、追击,折向陆丰县,一直逃至南海之滨的甲子镇待渡山。当时,甲子镇有一渔民人名郑复翁,杀牛置酒设宴,邀集义士举旗勤王,刚好元兵也追到这里,抢先夺得不少船只,以舟扎营,兵将摆开阵势,要在海上堵绝宋帝上的逃路。郑复翁即带勤王义士们登船与元兵激战,击灭多艘船艇,驾舟冲开海路,驶向待渡山,准备迎驾宋主逃向他方。但在半途中,骤然遇到飓风,不幸舟覆,全部为国捐躯,宋帝m的护驾大臣张世杰、陆秀夫非常感动,代主提剑刻石追谧郑复翁为“义烈”。此时,待渡山下,元兵从四面八方包围前来,在这四面楚歌的绝境中,由陆、张率领剩卒,杀开一条血路,向西奔逃,最后在东莞崖山投海,殉难于汪洋之中,留下一段令人惋惜悲怆的惨史。
    后人在宋帝m等驻足遥望郑复翁之船来护驾的待渡山,建有“甲秀亭”。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短剧:疑难杂症-2010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