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人过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佳节之一,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祭月。《礼记》载:“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朝日、夕月是祭日、祭月。古谚“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正适时”,指的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早晨祭太阳,八月十五日晚上祭月亮。西周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城西设月坛,方四丈,供帝王祭月。此后历朝皇帝为祈风调雨顺都在中秋祭月,现存最大的祭月台是北京的“夕月坛”(今月坛公园),为明世宗所建。历代官员、百姓竞相效仿祭月,逐渐形成风俗。到了唐代,节日已固定下来。《唐书・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句,可证。还传说唐明皇曾游月宫,听仙女奏乐,归来后记下曲调,称“霓裳羽衣曲”,使拜月、赏月之风更盛。北宋太宗还曾降旨,明令规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要普天同庆。
   中秋之夜,“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各种活动都围绕着明月进行。翁辉东先生在《风俗志》中载潮州风俗:“八月十五日中秋,入夜,以月饼、柚、芋拜月。儿童拾瓦片砌成矮塔,取竹草烧之,谓之烧瓦窑。”
   拜月是祭祀月亮神太阴星君,潮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说明拜月专由妇女负责。潮谚又有“可留女一秋,勿留女中秋”,是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在节前赶回夫家,因为中秋是团圆节。月圆,一家人也要团圆。拜月祭品最主要是月饼。月饼象征团圆、吉祥,节前亲友多互赠月饼,以表深情厚谊。祭品还常用云片糕、芋头和各种果子。潮州是水果之乡,秋熟果子柚子、红柿、石榴、龙眼……纷纷登场。家家都选购多种果子,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双喜图案,成为拜月佳品。潮州人又称中秋节为果子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拜月之后是合家赏月。赏月时先吃月饼,其意义像除夕时吃团圆饭一样。由家中主妇按一家人数将一大块月饼均分成几份,每人吃一小块,以此来庆祝月圆人也圆。若有家人在外地的,就为他预留一份,这也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意。接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香茗佳果,共享清风明月,共叙天伦之乐。
   潮州人中秋节吃月饼、吃芋头、烧瓦塔等风俗,传说与抗元起义有关。公元1278年,南宋安抚使马发领导潮州军民抵抗元军,城破,元将唆都下令屠城三天。接着又进行残酷统治,为怕汉族人民反抗,每十家派一元兵监督,每十家合用一把菜刀。潮州人民极其痛恨元兵,想群起反抗,但传递消息异常困难。元末,百姓想出办法,借中秋节前互赠月饼之机传递消息,在(月劳)饼防油渍的垫纸上写“杀”字,号召人民起来杀元兵,推翻元朝统治。
   中秋节祭品用芋头,这是新登场的农产品,潮谚“河溪(银河)对额,芋头挖来食。”八月是芋头收获季节,此时正好尝新。但潮州人传说“剥芋头”包含“剥胡(人)头”之意,因为“芋”、“胡”谐音。儿童烧瓦塔也传说是刘伯温率领人民起义,举火为号,因此才有了烧塔风俗。烧瓦塔过去在潮汕各地很流行。中秋将至,村中儿童就到各处拾取砖瓦,交给造塔的人。造塔者先用竹木搭成塔心,四周砌上青砖、红砖,中间填上从各户摊派来的柴草,外围插上榕树枝,挂上鞭炮。点燃后烈焰腾空,犹如火龙,甚为壮观。曾有竹枝词描写中秋烧瓦塔:“塘边塔影映清波,火月争辉各临河,丹塔火龙奔素月,蟾宫明镜映红罗。”今枫溪区前进村等处还保留此风俗,建塔往往达三、四米高。烧塔时,周边村民多前往观赏。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三女说赌+骗子

潮汕故事剧:鬼子进村(华龙影音打造-全场高清视频)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