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人清明风情谈

    清明是华厦子孙世代相沿的民间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潮家过清时更加充满着奇妙雅趣风情。
    禁火寒食
    相传源于春秋名臣介子推,护驾晋文公重耳复国功成身退,带其母悄然隐居绵山。重耳为逼迫子推出山,下令焚山烧林,子推宁死抱树身焚。重耳为悼念他,于介子推三月初五死难之日起举国都要禁烟火三日,只吃冷食,谓之寒食禁火,世代相沿成俗。
    潮乡时至今日,岁逢寒食前夕,城乡街头巷尾,喊卖冷品小食,深受潮家青睐,潮诗《清时糖葱》有:“桃花零落山花红,五日层阴一日风。着意留春无别计,朝朝深巷卖糖葱”。及“朴叶青青朴@情”。诗文是描述寒食的情景。
澄海县志》记载:清明节,人们习惯吃“薄饼”、朴子@(用朴子树叶和米春粉做成的@)。潮人清明食薄饼、朴子@都是从寒食习俗相沿而来的,既有纪念寒食古俗的含义,也是馋涎潮汕别具风味的时令美食,特别惹来潮人的喜爱。
    祭墓“挂纸”
    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诗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南宋高菊卿的《清明》诗也写:“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由于寒食禁火与清明节令紧相连,潮人在清明有上山扫墓,祭奠祖先之风俗,自古以来,人们常把寒食与清明并称,惯例成为民间泛称为“过纸”的民俗(潮俗有“过春纸”和“过冬纸”。)潮诗《清明》云:“春暖莺飞待雨晴,漫山挂纸染陵茔。”古代潮人清明上山扫墓,由于寒食禁火,故不敢焚化纸钱而挂在坟墓和墓碑之上,以不让纸钱漫天飞舞,故谓之“挂纸”。潮人扫墓要整修墓地,并用银米、沙绿精工填补墓碑上的凹刻文字。还要将黄白纸条用“土圪泥”压紧等等,这些都是古俗的遗风。清明日世人把它形容为“山开花,石流血”,堪称是十分真实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挂纸”古俗,与当今大力提倡文明扫墓、森林防火更相一致,谓之古为今用。
    玩“半仙戏”
    古今清明玩秋千是承袭寒食习俗。宋代惠洪诗僧咏《秋千》诗云:“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的诗句。此景,唐玄宗极言赞美,誉称“荡秋千”是玩“半仙戏”。明代的《灯宫遗录》载:“人称清明节为秋千节,各宫俱设秋千一架,相邀嬉戏。”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蝶恋花。春情》中称:“架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可见戏秋千除宫中之外,民间清明也盛行荡秋千玩耍的文体活动。
    潮人荡秋千历史悠久,尤其澄海港口自宋代以来打秋千更是世代相沿成风,岁逢清明青年男女都相邀荡秋千体育锻炼,荡秋千已成为潮人喜爱的一项文娱体育活动。
    插柳挂青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光无限情”。《诗经》中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潮汕自古民间流传着诸多插柳、戴柳、赠柳的风俗,《清嘉录》云:“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民谚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岁时记》记载:“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宋代民间插柳之风更加普及。民间有“插柳挂青,福降农家“的谚语。春日送客常拆相赠,以示依恋祝福之情。
    相传介子推母子安葬于烧焦着的柳树下,翌年这一天,那棵死柳忽然复活了,重耳就把这棵柳树定名为清明柳。民间于清明节门上插柳是为了深表对介子推怀念之情。
    柳叶有清热、解毒、杀菌、降压之疗效,是中医春日常用的一味中药,含有鞣酸、水杨酸、碘等有效成份。民间相传插柳于门上可以“辟邪”(风寒之邪)。其实,柳丝喷发出来的缕缕幽香,能起着杀菌作用也有其科学道理的。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打野鸡

潮汕搞笑短剧:帮忙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