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慈黉爷起厝

   “慈黉爷起厝”,讲的是号称“富甲南洋”的澄海陈慈黉家族,三代人相继在故乡前美营造被称为“小故宫”的“陈慈黉故居”的故事。
    陈慈黉家族和福建的陈嘉庚一样,来自同一个显赫的世家大族,他们都是唐代太子太傅陈邕的后代。陈邕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老师,因为李林甫不协,开元年间被谪入闽,最后在漳州落籍定居,卒后被被封为忠顺王,称“忠顺世家”。陈邕的十四代孙陈坦于宋哲宗元符年间到潮任海阳县令,致仕后在潮州官塘落籍,陈慈黉家族即出自这一脉,故其门第灯笼和福建的陈嘉庚一样,都写“忠顺世家”。
    陈慈黉的父亲陈焕荣生于清代道光年间,由于陈焕荣身材矮小,以下河捞虾捕鱼为生,终日浸泡在水里,故被乡人称为“水鬼核(音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生计更加艰难,陈焕荣和族人到樟林古港准备搭红头船到泰国谋生,谁知却被一蔡姓船主收留在船上当了水手。由于陈焕荣短小精明,虚心好学,几年后即熟练掌握了航海技术和经商经验,遂自购“红头船”,航行贩运于国内各大港口和南洋等地。经过苦心经营,船队日益扩大,陈焕荣也渐渐地由“水鬼核”变为“船主佛”,并率先在香港设立港岛第一家华人进出口贸易商行“乾泰隆”,开展跨国贸易,陈氏家族由此发家。
    到了咸丰四年,陈焕荣将12岁的儿子陈慈黉从家乡带到香港从商,在父亲的栽培下,天资聪颖的陈慈黉很快掌握了经商之道,28岁时只身到泰国创立“陈黉利行”,并在新加坡、越南、汕头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横跨南海各国的贸易体系,获得巨大的利润。当时潮汕民间有句话说:“再富也富唔(不)过慈黉爷”,仅汕头的黉利栈,每天要盘点的银元就多得没法数,只能用米斗来量。陈氏家族在陈慈黉的带领下,逐步登上了“泰华八大财团之首”的宝座。
    当陈慈黉在泰国的大业已定时,陈焕荣即返梓颐养天年,回乡后,他不但乐善好施,兴学育才,重修村道和祖屋,而且从同治十年起,开始在祖居前美永宁寨的两侧营造宅第,可惜工程未完成陈焕荣即去世。陈焕荣去世后不久,年届六十的陈慈黉也和他的父亲一样,在事业巅峰时将家业交给陈立梅管理,自己告老回乡,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终于在七十岁时建成了三座“通奉第”、一座“仁寿里”和观察第以及三座“五间过”等巨宅。然而,陈慈黉不甘就此罢休,七十以后又开始在永宁寨寨外的东南面再择地创建“新乡”,营造规模更大的新宅。“新乡”于1910年动工,到十一年后陈慈黉在去世时,才建成了一座占地1.5万平方米,有厅房158间的“郎中第”。
    陈慈黉去世后,陈氏第三代人继续兴建,工程一直延续到1939年,因日本侵占潮汕而被迫停工,前后花了三十年功夫,才建成了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一座称“三庐”的书斋共四座互相依靠和连接的巨大建筑群落。它们总占地面积25400平方米,计有厅房506间,其中以最后修建的陈慈黉的幼子陈立桐的“善居室”规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善居室”大门右侧有一个巨大的莲花池,傍着莲花池的是双层围屋和高高的望楼。走进大门,迎面是一个大理石铺地,平整阔大的广场式阳埕,阳埕之后才是儒雅肃穆、落落大方三进的宅院,由中间高大挺拔的宗祠“传叶堂”以及两边的四条巷子和双层护屋及空中走廊相联包抱而成,共九个院落,里面复道联廊,周阁相属,排空接翠;巧妙的设计据说即使行人在巨宅中信步穿行,仍能避免日晒和雨淋。
    由于陈氏家族经济力量极其雄厚,建这么大的工程居然不要任何具体的图纸及方案。据一些参加过建造的老人讲,当时只请风水先生相地,然后凭慈黉爷的兴致和工头手上的竹杆,丈来量去,建到那算那,稍不合意,即推倒重建。经济上也毫无预算,该用多少用多少,从南洋和西洋运来的洋货如磁砖、彩色玻璃、“红毛灰”(本地称西洋人为“红毛”,至今仍称“水泥”这一外来建筑材料为“红毛灰”,以别于当地的土产“贝灰”)的应用成了时尚,甚至到了堆砌的程度。西方纹样、罗马柱、大面积玻璃窗等等也开始出现。最著名的是那些以西洋图案和瓷砖为外部装饰,以花岗石为内框,以闪亮的铜柱为窗棂,以泰国进口楠木为窗扇的形态各异数以千计窗子,据说当时一个专职开关的仆人,一早就挨门挨户开窗通气,全部开完已是中午,午后即逐个关上,到晚上还常常忙不过来,可知宅第之大,窗数之多了。
    陈慈黉对工程的进度毫无要求,对待建造者的态度却极为宽厚和善。当时,无论是何人,只要拿得起工具都可以到工地来干活,无论干多干少,一天一个银元的工钱是不会少给的,如果慈黉爷发现你干快了,就会问你家内是不是有事,有事就先去办,工钱照付。所以几十年下来,这几座巨宅不知养活了多少人。“慈黉爷起厝”也成了澄海的一条熟语,成了富而好施,慢工出细活之代名词。
    尽管“陈慈黉故居”大量采用西洋装饰,大宅里面大院套小院,大屋套小屋,结构复杂,还夹杂着双层的西式洋楼,数百间厅房使观者如入迷宫,但仍然以潮汕传统的“从厝式”民居(也称“府第式”民居)为“本”,以西洋装饰风格为“用”的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清末民初时在潮汕曾流行一时,这应是当时流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文化思潮在民居中的反映。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情感喜剧:野蛮婆婆俏媳妇(第四集)

潮汕爆笑喜剧:水鸡神算-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